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米高梅破產給中國電影的三大警示

http://www.CRNTT.com   2010-11-05 11:23:29  


美國米高梅電影公司辦公大樓。(新華社記者攝)
  中評社北京11月5日訊/2010年11月4日,美國好萊塢著名電影公司米高梅由於無力償還巨額債務和推出新作,宣布破產。 今日新華網刊發評論員周寧的文章“米高梅的倒掉給中國電影的三大警示”,文章表示,“反觀我國,雖然電影產業整體繁榮,但行業壟斷已有所顯現…如何疏導電影後期和下游的渠道,合理安排檔期,加快構建文藝類、驚悚類、喜劇類等類型電影院線,以實現百花爭鳴的電影發展格局是相關政府部門亟待解決的問題”,其內容如下:
   
  電影帝國米高梅還是倒掉了。它的破產在處於地球另一端的中國引發了一場不小的騷動。

  俗話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即便與“老態龍鐘”的米高梅相比,中國電影無論是市場規模、融資手段還是技術革新,仍處在“小學生”水平。所以,別急著幸災樂禍,正處於上升期的“小學生”或許能從米高梅的倒掉中得到些有用的警示。

  警示一:政策導向的決定作用。

  米高梅瀕臨破產的消息喊了不止一兩年,尤其在美國的錯誤政策引爆金融危機以來,作為其支柱產業的電影產業受到巨大衝擊。中國電影家協會最新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世界故事片產量從2007年至2009年以100部/年的速度銳減,以歐美為最。在這樣惡劣的經濟背景下,米高梅的倒掉不足為奇。

  反觀我國,隨著國家一系列“文化產業新政”的出台,特別是文化體制改革的全面推進,電影產業在金融危機期間逆市飄紅,不僅產量連年遞增,國產片票房也連續6年反超進口片。

  然而,根據對加入WTO的承諾,我國將從2011年3月起對美國進一步開放娛樂產品市場,只保留兩家國有電影發行公司的進口權,每年還要引進20部外國分賬大片,美國電影公司將獲得自由選擇國內企業合作引進電影的權利。

  看來,我們對國產電影保護政策的“老本兒”已經吃得差不多了。到那時,市場完全放開,國內外大片“真刀真槍”地比拼,《唐山大地震》引以為豪的“地震高科技”恐怕會淪為“小兒科”,未來的政策環境勢必對中國電影產生不小衝擊。因此,面對激烈的競爭和挑戰,加快研究制定“後WTO時代”中國電影的指導方針已迫在眉睫。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