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結構轉型開啟最複雜經濟革命

http://www.CRNTT.com   2010-11-04 08:06:23  


 
  文章指出,如果說在中國經濟規模和財富蛋糕並不太大的1995年前後,政府為了實現經濟增長、充分就業的宏觀經濟目標,還可以適度犧牲轉型時間窗口的話;那麼到了今天,當中國GDP登上5萬億美元台階,且具備較為充裕的物質基礎和較強的社會承受力來支撐轉型的經濟和社會成本之後,發展方式變革就不應僅僅是口頭上的宣誓,而當成為關乎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和未來國際分工地位的迫切戰略命題。

  全球都在關注並將持續中國這場迄今為止可能是最複雜經濟革命的最終命運。放眼世界經濟發展史,無論是歐美和日本,都沒有今日中國如此複雜的國情,尤其是如此龐大的人口、懸殊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極為複雜的經濟和產業結構。中國還不具備西方發達國家在經濟轉型過程中可在全世界範圍內配置資源的便利條件。而且發端於英國、興盛於美國並以成熟市場經濟為研究對象的西方主流經濟學,對促進美歐和日本經濟和產業升級早已形成了一套較為成熟的理論框架,而其對中國經濟改革與發展最多只能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中國經濟改革的邏輯起點,是在沒有一整套現成的改革理論指導下漸進式探索,並逐步取得進展的。

  文章表示,“十二五”以及後續的發展規劃能否取得預期成效,既需要清晰的路線圖及與之匹配的政策執行力,也有賴於所有參與主體從戰略高度上重視此次轉型的國家意義和世界意義。而要確保成功轉型,除了凝聚各界智慧的頂層設計和相關的制度安排之外,也需要各層級的政策執行者全面升級發展思維。

  欣慰的是,“十二五”規劃《建議》給出了較為清晰的轉型路線圖,但如何讓長期受制於傳統增長模式路徑依賴的各級各地政府全面理解和切實貫徹這張路線圖,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某種意義上說,中國經濟戰略轉型涉及的不僅僅是增長模式,還包括政府自身的建設和改革。例如,要盡快實現經濟運行機制由政府主導向市場主導的轉變,確立政府在公共產品供給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從各國政府改革的歷程來看,約束政府的行為,往往說易行難。此外,伴隨經濟轉型過程,還要有相應的產業革命為支撐,中國如不能提升在全球產業鏈分工環節的地位,顯著提高國內消費者收入亦是一句空話。至於適應經濟轉型所需要的政績考核制度、社會保障體制、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集聚了巨大民怨的房地產市場秩序清理和相關改革等等,無一不需要決策層拿出前所未有的改革決心和前瞻性的改革措施。當然,這同樣也離不開作為政策落實層面的各地政府全面升級發展思維,特別是消除地方政府和中央在政策執行過程中的非合作博弈。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