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用台灣的文化拯救台資企業

http://www.CRNTT.com   2010-05-19 08:23:04  


 
  因為有這印象,面對媒體關於台資在大陸企業的負面報道,比如台資企業員工的福利待遇比較低下,或者富士康員工頻繁自殺,我一直有點不解:台資在大陸的企業,為什麼不像台灣的中華文化那樣善良醇厚?
  對台灣企業在本島的生態、文化,我也沒有多少了解。但可以推測,台灣人在本地開辦企業,自會把中華文化,當然包括其主幹——儒家倫理——運用於企業經營管理之中。關於儒家倫理,人們通常認為,它側重於親情,把家庭、家族關係當成處理各種社會關係的模板。有企業文化專家也說,台灣企業注重於在企業員工中間塑造一種“類家族”的氣氛,比如營造親情、家庭氣氛,培育員工和睦、勤奮的精神等。

  這樣的企業文化確實可以收到很多正面效果。尤其是,如果在一個同質性社區,或者在一個熟人社會中,這樣的企業文化、氣氛是非常美好的。不過,這樣的企業文化具有其內在局限性。一旦離開這樣的社區,進入陌生人社會環境中,這種企業文化極容易扭曲:並不是所有人都可以結成一家親的。因為隔閡,大陸人民的精神狀態與台灣有很大差別,台灣幹部與大陸員工之間就存在較大隔閡。這可能是大陸台資企業在雇主人氣榜上總是居於下游的根本原因。

  同時,目前進入大陸的台灣企業,多集中於電子行業,早期多以“代工”方式起家,一切都為控制成本讓路的經營策略。這種企業形態會導致類家族式管理理念發生一種令人震驚的變異:管理者營造親情,僅僅是為了壓榨員工的血汗。管理者還是家長,但溫情脈脈的慈父,現在已經變成了拼命追求家庭成員剩餘的嚴父。而在管理者眼里,並不覺得這樣的變化有什麼不自然之處。他認為,既然大家是一家人,那就應當。有難同當他這樣壓榨每一個人,並非只為他的利益,而是為了整個家庭的利益——他唯一遺忘了一點:在這樣的家族中,永遠都無法達到有福同享的時候。

  從這個角度,我覺得似乎可以理解新文化運動了。啟蒙者發出打破家族制的呼籲,獲得新青年們的熱烈響應。想來也確實因為,儒家式家庭制度、家族制度,確實有可能變成一種高壓性制度,家庭成員自身的尊嚴與訴求遭到忽視。

  不過,我馬上要補充說,上面我關於台灣本地企業、台資在大陸企業的企業文化、管理者心態的說法,大多基於猜測。也許,台資在大陸企業招徠那麼多批評,完全是因為其他原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