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香港須正視深層次矛盾及解決之道 | |
http://www.CRNTT.com 2010-01-05 10:53:18 |
過度依賴地產 結構性失業 香港深層次矛盾在經濟領域的表現,主要集中在過度依賴房地產業,以及結構性失業兩個方面。 香港過度依賴房地產業,以致形成“高地價、高樓價、高租值”的畸形現象由來已久。首先是英國殖民統治時期,港英政府抱“借來的時間、借來的地方”的“過客”心態,施政充滿短期行為,刮得就刮,“三高”是其管治的必須。其次,香港無森林、無礦產,只有區區一千一百平方公里,土地是唯一資源,賣地是政府重要收入來源。若不保持“三高”,除非改變簡單低稅制及稅基狹窄格局,但社會各界又會激烈抵制,不容易接受。 於是,特區政府勢成騎虎:若“三高”變成“三低”,則負資產浮現,中產階級一落千丈,金融體系也會受拖累,政府將財赤連年,通縮肆虐,這在九八年至○三年曾經出現過;反過來,“三高”走向極致,廣大市民“買樓難”,怨聲載道,社會矛盾激化,港府也日子難過。解決之道在於掌握“度數”,在資產穩步升值與居民購買力之間取得平衡,須知“過猶不及”。 至於結構性失業,乃由於中國改革開放的勞力、土地成本優勢,令本港製衣業、塑膠業、玩具業、製鞋業等勞力密集產業盡數吸往神州,造成本港製造業“空洞化”;而香港本身(包括每日一百五十名單程移民)有數以百萬計文化層次、技術層次較低的勞動力,沒有本地勞力密集產業容納消化,金融業亦無其立足之地,高不成低不就,倒是成了領取綜援主力。解決之道應在鞏固原有四大經濟支柱、發展新六大優勢產業之外,以高屋建瓴姿態,對整個經濟結構及其長遠發展戰略作深層審視,結合香港在全球經濟一體化中的定位及在珠三角發展規劃中擔當的角色,訂出經濟轉型的正確方向與突破口,加強與內地經濟融合,同時加強職業培訓,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勞動力本身也要“轉型”! “普選萬能論”盡誤蒼生 香港深層次矛盾,涉及政治、經濟不同層面,應該用不同方法解決。例如港人的國家意識要靠公民教育,改變殖民時代遺下的對祖國疏離感,清除港英“民主拒共”餘毒,結合改革開放新時期國家的進步對執政黨再認識,才能系統解決“人心回歸”。又如治理過度依賴房地產造成的“高地價、高樓價、高租值”痼疾,需要改善土地供應、有序重建公屋、收緊銀行對豪宅按揭等措施之外,尚須調整簡單低稅制,擴闊稅基,適當加稅,以此減低政府財稅收入對房地產業的依重。 令人不解的是,反對派違反“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解決問題原則,胡說甚麼包括貧富懸殊、結構性失業、“三高”等經濟領域深層次矛盾,“都是由於政制不民主造成”,“只有一人一票普選才能扭轉這種局面”云云,這種“普選萬能論”盡誤蒼生! 請問:反對派最為推崇的民主國家美國老早就實現了普選,為甚麼又會發生三十年代大蕭條?為甚麼一年多前又爆發震撼世界的金融海嘯?為甚麼至今失業率高逾百分之十?為甚麼迄今仍是貧富懸殊?可見以反對派的所謂“普選萬能”獨味單方來解決香港深層次矛盾,根本就狗屁不通! 何況,由中央主持制訂的《基本法》本身就把“雙普選”列為“最終”目標,人大常委會還為港人訂出“雙普選”時間表。反對派像“黃綠醫生”般胡亂診斷,將本港深層次矛盾的產生原因歸咎於“普選未落實”,又亂開藥方,將普選當作萬應靈藥,未免太荒謬了吧!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