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炒作衝突 印媒應克服“心理障礙”

http://www.CRNTT.com   2009-10-04 00:26:54  


 
  媒體炒作源於社會“心理障礙”

  人們也許會對印媒的這些做法感到困惑:只要嚴格遵守客觀真實的新聞鐵律,這樣的低級錯誤,是不難避免的,印媒何以一犯再犯,以至連負責中印邊界談判的納拉亞南也困惑地說,“我真的無法解釋媒體為什麼會這麼誇張炒作邊界問題”呢?顯然,這樣的“失誤”絕不是單從新聞製作的角度就可以解釋的,其中無疑有深層的政治、軍事、外交、歷史等原因。

  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國力與日俱增,這樣的變化,給近鄰印度帶來的感覺是複雜的。其中既有經濟上的羨慕——印度總理辛格去年1月訪華時就說“中國的成功是促進印度變化的一種動力”,也有安全上的焦慮與不安。由於兩國歷史上曾經兵戎相見,現實中又有領土爭端,中國軍事現代化的每一個點滴進步,都會觸動印度社會敏感、緊張、多慮的神經。而在兩國接觸最前沿的邊境線上,中方任何一點隨心無意的風吹草動,都可能被印方賦予複雜的解讀。媒體服務於受眾,社會有這方面的顧慮,媒體也就樂此不疲地大肆炒作。從捕風捉影、危言聳聽的片面報道,到無中生有、胡編亂造的“假新聞”,反映的正是印度社會的這種焦躁、疑懼與緊張。這種不正常的心理狀態,實際上已經發展成為一種“心理障礙”,其表現就是在涉華問題上總是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比如,連軍方都沒有偵察到的“直升機事件”,卻被媒體“發現”了!這種“心理障礙”的危害程度,可見一斑。

  印度應正確對待“歷史問題”

  印度社會涉華“心理障礙”產生的原因,大致可歸結為兩個方面,一是歷史上那場由印度發起卻以慘敗告終的邊境戰爭,印度各界特別是上層社會對此仍然耿耿於懷,心意難平。最近,印度有一個比較有名的中國問題專家,在一個有數國大使參加的研討會上就公開表示,印度對1962年那場邊界衝突“難以忘懷”。這就是印度因中國產生的所謂“歷史悲情”;二是現實中仍有懸而未決的領土爭端,特別是印度仍占領著原屬中國藏南的地區。印度擔心在談判不成的情況下,會導致邊境事端,並升級為武裝衝突,結果是印度步昔日後塵。

  這裡有兩點需要說明,一是就歷史而言,且不說那場戰爭中國完全是無辜與被動的,單說停火後中方主動後撤至實控線以北二十公里,就足以說明問題。其實,中國從來都不承認所謂的“麥克馬洪線”,但恢復戰前局面就是想表明,領土爭端應當通過談判解決,中國絕不會靠軍事優勢達到目的。如果印度媒體經常重溫到這段歷史,還會煽動所謂的“中國威脅”嗎?二是就現實而言,印度各界應該多了解改革開放後中國的外交與國防政策,多從積極方面看待中國的發展。事實上,只要看一下近年來中國與周邊國家在領土劃界問題上取得的成果與進展,印度就應明白,中國通過談判解決領土爭端的誠意是不容置疑的。近年來,中俄、中越陸地邊界已經劃定;在南海問題上,中國與相關各方達成了《南海各方行動宣言》;中日東海談判也在進行中,並有一定的進展。這些問題的解決與進展,離開了中方的靈活、務實都是不可能的。與周邊多國都願以談判方式解決領土爭端,中國的誠意也不會因印度而例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