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人民幣國際化要過三關

http://www.CRNTT.com   2009-06-08 08:20:01  


 
  要維持這個高度人為性體系持續穩定運行,需要滿足四方面難以長期滿足的假設條件。
 
  一是黃金供應量增長與經濟增長大體一致,保證黃金的經濟稀缺度或潛在相對價格大體穩定。
 
  二是美國擁有并增持充足數量黃金儲備,作為維持這一體系信心的“定海神針”。 

  三是美國潛在總供給或長期經濟增長速度與其他主要經濟大國大體一致,即排除經濟追趕過程發生。 

  四是美國自覺嚴守宏觀穩定自律原則,在內外均衡前提下保證物價持續穩定。 

  在上述四個假設條件下,美國有可能在維持貿易項目和投資收益巨大盈餘基礎上,通過對外投資或/和單方面轉移支付,持續向國外流出相當於其經濟總量穩定比例的美元資金,從而為外部世界經濟增長提供源源不斷的美元流動性供給。 

  實際顛覆這一體系的力量,相應地來自真實世界經濟運行的四個不一致的方向。 

  第一,黃金供應增長不足仍是一個深層問題。1950-1970年全球黃金存量從5.6萬噸增長到約8萬噸,增幅為43%左右;同期美國實際GDP增長約1.2倍,德國和日本大約增長4-5倍,五國出口實際增長約2.6倍。黃金供應量增長遠遠低於實際經濟交易規模增長速度,會提升黃金相對一籃子商品價格。 

  第二,歐日等國對美國經濟追趕,逐步改變戰後國際競爭力格局,引入顛覆該體系的基礎條件。1950-1970年間,法國、德國、日本制造業勞動生產率增長率分別是美國同期1.69倍,2.05倍和4.53倍。德法日三國同期的累計經濟增長幅度均高於美國。 

  第三,由於居民可用紙幣兌換黃金這個貴金屬制度下政府貨幣發行的最重要約束機制早已被法律廢除,加上美國戰後奉行凱恩斯幹預理論政策以及宏觀政策受政治周期影響等因素,美國戰後出現歷史上和平時期罕見的顯著通貨膨脹。長期顯著通脹派生美元對黃金高估壓力,并鼓勵外國政府拋售美元并置換為黃金以套利。 

  第四,從國際收支結構角度看,美國貿易盈餘的減少顯示了相對競爭力的下降,這使得美國無力在保證美元價值預期穩定的基礎上實現規模龐大的單方面轉移以兌現與其西方世界領導者地位相對應的承諾義務。上述歷史事實構成了所謂“特裡芬難題”的經驗基礎。 

  美國戰後大規模單方面轉移支付,滿足了當時歐日和美國其他盟友經濟恢複成長對國際交易媒介和流動性需要,客觀上對戰後西方世界經濟黃金增長具有積極意義。然而在國際經濟發展不平衡基本規律作用下,美國黃金儲備快速耗散,并且不可阻擋地內生出更快耗散勢頭,根本上挑戰各國對布雷頓森林體系信心。經歷多次危機衝擊後,1971年尼克鬆單邊宣布關閉黃金兌換窗口,布雷頓森林體系最終以美國人信譽遭受重大損害的倉皇潰敗方式退出歷史舞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