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當前已形成通脹預期了嗎?

http://www.CRNTT.com   2009-05-08 09:30:24  


 
  通脹預期或者通脹心理預期的形成,嚴格說來,不僅僅是存在對“不確定期限的未來”通脹的擔心和判斷,而是在實際經濟運行中,已經切實影響了消費者和生產者的正常行為。

  強烈的通脹預期會使消費者認為價格還將不斷上漲,於是開始搶購一些並非必需的商品,人為造成需求的上升;生產商認為價格會不斷上漲,便改變正常的銷售行為,刻意囤積商品,以期隨著價格上漲,將來用更高的價格出售,謀取更高收益,人為造成供給不足。需求的上升和供給不足,結果是推動價格進一步上升。價格上漲要求工資上漲,工資上漲對貨幣需求乃至貨幣供給上升,經濟運行中的貨幣在更高水平上均衡,如此循環,通脹預期就變成了真實通脹。

  但是,當前中國經濟運行中的消費行為是審慎的,並無為了避免減少價格上漲而去搶購的現象;生產商還在去庫存化,消化存貨,而非囤積商品待價而沽。可見,當前中國經濟沒有形成所謂“通脹預期”。

  十年期國債收益率是判斷通脹預期的主要指標。目前債券市場上十年國債利率態勢穩定,說明最市場化的信號並未顯示任何通脹預期的跡象。

  大量經濟學實證研究顯示,貨幣發行增加與通貨膨脹發生,一般有兩到三年的滯後期。2001年,美國為了盡早擺脫IT泡沫破滅帶來的經濟衰退而實施寬鬆的貨幣政策,把1%的低利率保持了兩年之久。到了2004年,全球大宗產品價格開始大幅上漲,房地產市場資產價格開始膨脹,全球出現流動性過剩。時間間隔是三年之久。

  2007年至2008年上半年爆發全球通脹,全球70個國家通脹達到兩位數。此時距2004年開始的全球流動性過剩,也是三年之久。

  2004年中國遭遇全球的流動性大規模流入,人民幣受到升值的壓力,外匯儲備積累大幅增長,結匯造成國內流動性過剩,在2007年下半年開始形成這一輪通脹,2008年上半年通脹達到最高水平。通脹的醞釀,剛好也是3年。

  應該注意到,大規模貨幣發行一般是應對經濟危機或者經濟衰退的政策行為。在經濟沒有被有效激活之前,貨幣發行遭遇不同程度的“流動性陷阱”,不可能發揮立竿見影的影響。真正通脹預期形成應該是在經濟不僅開始復甦,而且有效需求被激活,貨幣隨經濟活動開始較快循環,產生數倍的乘數效應和創造貨幣能力,推動經濟較快的增長,帶動價格水平加快上漲的時候。所以,沒有任何通貨膨脹是與貨幣發行如影隨形的。

  中國目前經濟呈現的恢復態勢,主要顯現了政策刺激的效果,民間有效投資和消費需求尚有待進一步激活。價格水平,不論是PPI還是CPI,還在下降和低位運行,通縮仍然是主要擔心,顯然還沒有形成通脹的壓力。

  在全球化特別是在美元本位的國際貨幣體系下,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不論是全球流動性輸入,還是全球大宗產品的價格輸入,都是中國形成通脹不可忽視的外部因素。在全球經濟衰退的大環境下,目前中國沒有形成通脹的外部條件。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