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頁 第2頁 】 | |
《誰在收藏中國》揭密古玩騙局 | |
http://www.CRNTT.com 2009-01-04 23:01:06 |
農民家後院驚現“青銅鑄造廠” 2006年夏天,深圳機場。一位過境港客被海關檢查人員請進了辦公室,原因是這位旅客托運的行李中藏有國家一級文物----兩只帶銘文的商代青銅鼎。港客慌忙聲稱這兩只青銅鼎是自己在文物市場購買的工藝品,並非文物。3個小時後,那位港客被告知:經有關文物專家核定,他所攜帶的兩件帶銘文青銅鼎均系商代舊器,屬國家一級文物。經初步審訊,港客供述了實情,這兩件青銅器,是他通過北京一位文物掮客幫忙購買的。 兩天後,北京的那位文物掮客被捉拿歸案。此人招供了另一位河南籍的同夥,說是那人盜墓所得。很快,那個河南人也落網了。他說那青銅鼎是同村的“鐵拐李”仿造。北京掮客說:“不對,我明明親眼看見你從一座古墓里掏出來的,而且墓里面還有幾件破損了的陶器。”河南人說:“那是設局子騙你的。”公安人員找到了那個外號“鐵拐李”的跛腿農民。 “鐵拐李”見到兩只青銅鼎的照片,立馬就承認此物件的確為他所造。他還說,這東西做出來不難,但是做舊得費一番功夫,屬於高仿品。公安人員和記者進入“鐵拐李”家後院一看:那裡簡直是一個青銅鑄造廠,從制範、成型到打磨、做舊,有一條規範的生產線。這樣的景象還不止這一家,整個李家村家家都有青銅鑄造作坊,是遠近聞名的“青銅村”。那個村的村長不無自豪地告訴記者,他們村的青銅產品在國內外古玩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份額,其中有的高仿品還被成功拍賣,最貴的一只青銅鼎在海外創下幾百萬美元的拍賣紀錄。 私人窑廠稱得上是個“陶瓷科研單位” 樊家井地處江西景德鎮火車站附近,這里原本是農村,自打20世紀90年代仿古瓷火了以後,這里漸漸聚集了包括港台在內的全國各地的陶商瓷販。近兩年,日本、新加坡等國家的文物商人,也在此地頻繁出沒。 聽說那裡有一位姓李的窑主仿技了得,發了大財,他燒造出來的東西能以假亂真。經過引薦,我見到了李老板。第一件東西拿出來就讓我大失所望。那是一只鬼穀子紋元青花大罐,一看便知是2005年佳士得拍賣公司拍出的那只兩個多億的青花大罐的拷貝。我裝出生氣的模樣,起身就要出門。李老板攔住了我,又讓人繼續上貨,一只造型碩大的仿元代雲龍紋青花釉里紅玉壺春。我心里一動,輕輕將器物上手,一件典型的元代中晚期作品,從造型到胎、釉、色、繪畫等方面均符合元青花釉里紅瓷器的基本特征,近乎完美、無可挑剔! “國寶呵!是您燒制的?” “您不信?”李老板微微一笑,起身邀請我隨他一道到窑廠去轉轉。 一圈兒轉下來,我算是心服口服了。李老板的窑廠可以算得上是個陶瓷科研單位,從陶土的配方、人工練泥、器皿成型到釉的配置、繪畫方法和原料、燒制方法等等,完全依據出土文物所作的科學檢測數據為標准,每一道工序都精心操作、一絲不苟。為捕捉官窑的神韵,他們放棄價格低廉的煤燒、氣燒等方法,恢復柴窑燒制。每燒一窑瓷器,最少要消耗鬆柴4卡車,耗時22個小時。李老板告訴我,儘管如此精細、不惜成本,但大多數時候一柴窑坯子只能燒成一兩件瓷器,所以這種高仿品造價十分昂貴,元明清“官窑器”的賣價一般不低於20萬。我問李老板:“您這里的高仿品有沒有流入國際拍賣市場?”李老板沒有正面回答,只說自己從不把仿制品當真文物賣。完成了採訪,我恍然大悟:為什麼凡是到景德鎮此類窑廠認真考察過的人,包括一些國寶級專家,大多從此三緘其口,再也不輕易給人“長眼”講法了。 |
【 第1頁 第2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