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論壇
2007年9月號,總第117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二OO八年台灣大選及“入聯公投”與兩岸關係
主 辦:中國評論月刊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
    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兩岸暨港澳政經發展研究中心

顧 問:徐鷹(中國評論月刊社務委員會主席)

主持人:張五岳(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

策 劃:郭偉峰(中國評論月刊社長)
    周建閩(中國評論月刊總編輯)

評論員:張榮恭(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
        兼大陸事務部主任)
    賴怡忠(民進黨中央黨部中國事務部主任)
    張顯耀(親民黨立法委員兼親民黨政策研究中心
        主任)
    劉一德(台灣團結聯盟副秘書長)
    簡錫堦(台灣促進和平文教基金會執行長)

執行人:羅祥喜(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
    王 平(中國評論月刊副總編輯)
    張仕賢(台北海洋技術學院兩岸暨港澳政經
        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時 間:二OO七年第九次(總第一百一十七次)

地 點:台北中華港澳之友協會

  張五岳:開場白

中華港澳之友協會秘書長張五岳

  我們中華港澳之友協會跟中國評論有長期合作的關係,不定期就台灣政局與兩岸關係議題,邀請台灣不同政黨代表及專家學者舉辦座談會,並通過《中國評論》月刊和中國評論新聞網,把台灣多元的聲音詳實地呈現出來。

  我們大家都很清楚,《中國評論》月刊是目前唯一可以同時在兩岸四地都公開發行的屬於思想性、評論性的時政雜誌;中評網的點擊率也相當的高,中評網每天都有大量的有關台灣及兩岸的訊息,在中國大陸還不能直接檢索和查閱台灣新聞網站的情況下,中評網是中國大陸讀者瞭解台灣的一個重要管道。同時,中評網在港澳台及海外,也有大量的讀者。

  今天我們很榮幸請到台灣幾個主要政黨智庫最重要的智囊來到這裡,就二○○八年台灣大選與兩岸關係,特別是最近外界關注或關切的入聯公投或返聯公投議題,進行深入討論,也希望為台海的和平與穩定略盡綿薄之力。

  張榮恭:兩岸情勢比九九年更嚴峻

中國國民黨中央政策會副執行長兼大陸事務部主任張榮恭

  台灣每一次的大選,必然會影響兩岸關係,因為某些候選人為了選舉的需要,都會提出涉及國家定位、沖擊兩岸關係的主張。就以二○○八年的總統大選來說,馬英九當然是延續國民黨的基本立場,承認“九二共識”,主張“一中各表”。

  而民進黨的謝長廷呢,現在看來,是希望走比較溫和的路線,但也顯然存在不確定性。大家看得很清楚,謝在美國訪問的時候,提出三不,即不必台灣獨立,不必台獨運動,不必宣佈台獨;可是他回台後,接受媒體訪問時說,五年內完成“正名制憲”,這跟他在美國的承諾是違反的,這就是選舉的需要,而會影響兩岸關係。

  在提”正名制憲”的同時,謝也必須打溫和牌。除了兩岸的政治定位,兩岸的經貿政策實際上才是真正能爭取選票的,尤其是爭中間選票的一種最重要的策略。政治人物常常是用激進的言語來鼓動群眾,可是他必須用溫和的政策來解決問題。因此,陳水扁在二千年選舉的時候主張直航,當選後也說推動直航是最重要的政治任務,但是,他在位七年了,直航完全沒有實現。而這過程表示甚麼?就是互利的兩岸經貿主張,是能夠真正爭取中間選民的,祇是陳水扁上台後自食其言。

  因此,謝長廷公開表示,他的兩岸經貿政策,“跟馬英九差不多”,顯得比較溫和。但他的主張能不能兌現,我認為是值得懷疑的,因為他的阻力基本上是來自民進黨內部,也就是綠營政治人物對此立場不一,綠營民眾也被他們教育得抗拒直航。

  現在擺在台灣跟美中台三角關係上最迫切的一個議題,就是公投的問題。為了用比較激進的主張來鼓動民眾,民進黨和陳水扁提出“入聯公投”,而國民黨為了不落人後,提出“返聯公投”。

  我認為,民進黨的“入聯公投”本身,隱含了改國號公投和台獨公投,所以國民黨提出“返聯公投”。兩者一樣要爭取台灣人民作為一個整體來進入聯合國。誰都知道,公投不公投跟進入聯合國沒有甚麼關係,公投過了台灣也進不去。既然如此,我們就要號召民眾說,我們主張要進入聯合國,但國民黨提出的中華民國重返聯合國不涉及改國號的問題,更沒有台獨公投的意涵,而是強調維持中華民國的現狀。這個事情到目前為止,我沒有感受到美國和大陸對此的強烈意見,現在的焦點是集中在民進黨的入聯公投問題上。

  我認為,入聯公投會嚴重影響到美中台三角關係與兩岸關係,有人甚至指出後果可能比九六年的台海危機更嚴重。但我認為,應該是用九九年的“兩國論”來相比更貼切,因為九六年那一次選舉前,大陸對台灣進行軍事演習,而那個時候的情況是,李登輝勢必當選,李登輝當時也還主張國家統一,大陸不相信那是另外一回事情。也就是九六年的選舉,並沒有出現執政黨惹事的問題,現在則不同,受到各方關注的入聯公投,就是執政者發動的,並且被視為刻意刺激大陸。

  九九年李登輝提“兩國論”時的情勢跟現在比較像,但現在的情勢又比九九年來得嚴重。因為:

  第一,當時“兩國論”的設計,內容包括廢除“國統會”、修憲等,但當時祗有設計,沒有實施,而現在“國統會”已經廢除了,修憲也在積極推動中,第二共和的修憲版本也出來了,都在落實陳水扁的“一邊一國論”,所以情勢比九九年走得更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