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昨日在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科技改革和創新發展整體情況,及未來國家科技政策相關計劃。(中評社 徐夢溪攝) |
中評社北京2月26日電(記者 徐夢溪)我國近年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科技創新能力顯著增強,如何進一步加強科技創新能力,並有效地把科技轉化為生產力受到關注。十二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昨日在國新辦舉行發布會,介紹“十二五”期間我國的科技改革和創新發展整體情況,及未來國家科技政策相關計劃。
“十二五”期間,中國科技進展有什麼亮點?
萬鋼從發展與改革兩個方面概述了“十二五”期間,中國科技改革與創新發展的情況。從發展方面看,科技創新加速突破應用,正在推動新動能不斷成長、化蛹成蝶,促進傳統動能改造提升、鳳凰涅槃。一是科技創新支撐產業轉型升級,重大科技項目形成新產能。科技進步貢獻率由50.9%增加到55.1%。二是戰略高技術貼近民生進入市場,創造新市場新消費。三是基礎研究取得重大突破,傑出人才和重大成果不斷湧現。四是區域創新更加活躍,形成創新創業生態系統。
從改革方面看,“十二五”以來,圍繞資源配置、計劃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轉化和人才評價等方面,中央系統推進科技體制改革,重大舉措取得突破性進展。一是全社會科技資源配置方式發生重大變化。二是科技管理改革取得重要的突破。三是破除科技成果轉化制度障礙。四是人才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
加強基礎研究 人才培養是關鍵
“基礎研究、前沿探索是一個國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的關鍵。”萬鋼表示,這些年來,中國在盡可能地提高基礎研究的投入。去年中央預算中的科學技術支出是2500億左右,其中用於基礎研究的大概在480億左右,比例占18.5%。美國新的財政預算,基礎研究的比例大概是22%左右,高於中國。
他指出,投入基礎研究首先是完善支持基礎研究的體制機制。在新的科技計劃體系當中,有三個重要的部分支持基礎研究,分別是加強自由探索,聚焦重大需求,以及在“全鏈條一體化”的設計中,重點研發計劃支持經濟社會包括產業領域解決關鍵技術問題時也統籌考慮基礎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