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台辦宣佈台灣米將准入中國大陸,為生產過剩的台灣稻米找到第二春。(“農委會”提供) |
中評社編者按:好山好水好氣候所孕育的台灣米代表台灣的旺盛生命力,從北部桃竹苗到南部雲嘉南都是寶島米倉。台灣農民代代相傳種植的優質好米,清代即出口至大陸、日本、南洋,深受歡迎。這些年來,因台灣人米食消費量銳減,政府又管制出口數量、價格,稻米生產過剩,補助農田休耕,導致農村青壯人力出走,老農守著故鄉的田地自嘆“無米樂”。大陸在第四屆海峽論壇大會宣布進口台灣大米,中評社發動駐全台記者系列訪問農民、農會、學者、各級行政部門、糧商,提出對台灣米銷大陸的觀察、報道、建言。經由這項政策,台灣農村可望從“無米樂”蛻變為“有米樂”,正等待起跑!
中評社台北6月22日電(記者 黃筱筠)大陸國台辦主任王毅日前在海峽論壇公布多項惠台政策,包括開放台灣稻米進口大陸。台灣“農委會”農糧署主秘蘇茂祥表示,只要可以幫助台灣稻農他們樂觀其成。待大陸方面公告,“農委會”將積極協助輔導稻農有關輸入大陸的相關檢疫。前“農委會主委”孫明賢則建議,大陸與台灣官方要儘快協商並建立“單一窗口”,不要讓糧商有機可趁,要實際幫助農民。
據“農委會”農糧署資料,台灣稻米年栽培面積約26萬公頃,年產量約120萬公噸糙米,年產值約新台幣314億元。為了強化優質台灣米行銷,擴大食米消費量,“農委會”也積極輔導建立產地品牌、拓展多元化行銷方式及深化米食推廣教育。依農糧署統計,目前台灣稻米產量有剩,足夠提供外銷市場。
蘇茂祥表示,台灣米要出口到大陸,為了與大陸低價稻米競爭,台灣米須走有品牌、高品質的高價稻米路線。如果有機會讓台灣米准入到大陸,對台灣稻米耕作有幫助,目前他們也在著手台灣米進口大陸的相關規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