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全球稀土資源稀缺、中國獨撐大局、稀土開發給中國帶來嚴重生態災害的背景下,中國削減出口的幅度很小,許多中國國民仍希望加大出口管制和削減力度,保護中國生態和資源安全。 |
中評社北京5月31日電(評論員 齊雲鴻)近年來,中國正在豐富和擴展資源主權意識,將其提升到重要日程。隨著全球化進程向縱深發展,資源,特別是具有戰略意義的重要或稀有資源越來越具有戰略意義。作為一國經濟主權一部分的資源主權越來越涉及政治主權範疇,涉及一個國家的政治利益、安全利益與發展利益,攸關一國的戰略利益與戰略安全,它既是經濟主權範疇,也是政治主權範疇。
2010年底,中國財政部宣布提高個別稀土產品出口關稅等進出口措施。中國商務部發表公告,宣布在2011年上半年給予31家企業共計14446噸稀土出口配額,較2010年上半年給予22家企業的配額16304噸減少11.4%。2011年5月19日,《國務院關於促進稀土行業持續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明確表示要建立稀土戰略儲備體系,此次定調為“實物儲備和資源(地)儲備相結合”,意味著部分資源地可能將不被允許開採。有分析認為,中國稀土礦山、分離、應用整條產業鏈的准入條件將很快面世。
即便如此,在全球稀土資源稀缺、中國獨撐大局、稀土開發給中國帶來嚴重生態災害的背景下,中國削減出口的幅度很小,許多中國國民仍希望加大出口管制和削減力度,保護中國生態和資源安全。但一些國家媒體和人士再度鼓噪、說三道四,聲稱要向WTO控告中國。其實他們可以開採本國同樣豐富的稀土資源,加大力度從其他國家生產和購買,譴責中國實行正當的資源保護並進行強買的行為根本不符合世貿規則,這是得了便宜老賣乖的國家在胡攪蠻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