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減速是當前發展階段、國際環境和中美衝突下的必然。 |
中評社北京6月30日電/2019年上半年,從全球視角來看,中美經貿關係再生波瀾,全球貨幣政策也再轉寬鬆,以至於在回答“貨幣放水的盡頭是什麼”這個問題時,答案非常無奈地似乎只能是“繼續放水”;從周期視角來看,中國經濟從“弱企穩”轉向“再探底”,宏觀調控政策展現足夠定力,亦需摸索創新逆周期調控的方式;從轉型視角看,行業集中度的提升、高質量製造業的起速、服務業占比的抬升,均給中國經濟帶來更多的韌性和空間。
《中國外匯》發表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董事長兼首席經濟學家鐘正生、財新智庫莫尼塔研究張璐文章認為,只有基於全球的、周期的、轉型的視角,才能更好地理解當下的中國經濟。不因短期的經濟波動“著急上火”而罔顧杠杆和債務的急速攀升,也不能讓短期的貿易摩擦“模糊雙眼”而耽擱“第二輪改革紅利”的釋放,才是新形勢下力保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應對之道。
全球的視角
文章介紹,201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增長的外部環境主要發生了兩方面的重大轉變。
一方面,中美經貿關係的反覆施加了新的不確定性。5月中美貿易談判形勢急轉直下,給全球經濟增長施加了極大壓力。6月,IMF相繼下調了全球和中國經濟增速預期,日本、韓國、歐洲等國的經濟也持續承壓。
另一方面,全球貨幣政策完全轉向,但貨幣寬鬆空間逼仄。美聯儲在今年3月議息會議上即給出了結束縮表的時間表,在6月的議息會議上又發出了進一步偏鴿的信號。歐央行在3月會議上即宣布,將從2019年9月開始推出新一輪定向長期再融資操作。6月18日,德拉吉又表示未來幾個季度需要增加額外的刺激措施。日本央行一直延續著QQE和收益率曲線控制計劃。可以說,主要央行“貨幣政策正常化”的努力宣告階段性受阻。今年年初以來,印度央行已降息三次,馬來西亞、新西蘭、菲律賓、澳大利亞及俄羅斯等國也已相繼降息。
在貨幣政策尚未正常化的情況下,主要央行貨幣寬鬆的空間是狹小的。2015年以來,美聯儲相繼加息9次,目前聯邦基金目標利率2.5%,蘊含10次降息的空間。但這個水平明顯小於美聯儲歷史上的降息周期。歐央行目前基準利率已經為零,存款便利利率為-0.4%,繼續降息只能進一步深化負利率。而這會給歐洲銀行業帶來更多衝擊。其重啟QE的空間也所剩不多:目前歐央行在德國、芬蘭和斯洛伐克的國債購買量已超過各國存量的1/3。“無債可買”的困境在日本央行體現得更加淋漓盡致:目前日央行持有日本國債的比例已超過40%,儘管其一直聲稱年度購債目標為80萬億日元,但過去一年,日央行實際的購債規模只有26萬億日元,進一步擴大QQE已無空間。
由此看來,在本輪抵抗經濟下行的過程中,財政政策更加不可或缺。事實上,2018年以來,美國經濟“一枝獨秀”就在很大程度上歸因於特朗普稅改。對中國而言,下半年貨幣政策可在海外再寬鬆的過程中獲得更大空間。儘管相比於其他主要央行,中國貨幣寬鬆的空間更大一些,但受制於宏觀杠杆率與風險處置的約束,財政政策的主導性也會更強。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再度增大,但貨幣政策仍然以結構性調整為主(如打造準備金率“三檔兩優”框架、普惠金融等),在全面降准和降息上依然按兵不動。而財政政策則多層次加碼。
周期的視角
文章分析,2019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經歷了從“弱企穩”到“再探底”的轉變。一季度,由於基建發力節奏前移以及4月開始下調增值稅率,導致企業(包括進口企業)提前備貨,加上中美貿易談判釋放出積極信號,使中國經濟呈“弱企穩”態勢,GDP保持在6.4%。但其中淨出口貢獻了1.5%個百分點,創2009年有數據以來最高;3月工業增加值當月同比飈升至8.5%。而這兩項因素均不可持續。二季度逆周期政策出現較快回撤:4月19日中央政治局會議去掉“六個穩”,一季度央行例會重提流動性“總閘門”。在此情況下,財政政策力度和貨幣信貸節奏都有所放緩,5月工業增加值增速創下歷史新低、基建投資增速出現回落、製造業投資更顯疲弱、房地產投資也顯現高位回落的端倪:中國經濟下行壓力重又增大。
2019下半年,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增大,基建或將成為對衝經濟下行的主力變量,而高質量製造業和消費將成為著眼長期的政策著力點。
基建再蓄力。6月12日,中辦、國辦印發《關於做好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發行及項目配套融資工作的通知》,打開下半年基建發力的空間。《通知》有兩項政策突破:一是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可將專項債作為資本金;二是在合規的前提下,隱性債務平滑不再被認定問責。這兩項政策突破有望使得重點基建項目得到加速推進,隱性債務平滑也有望擴大範圍。6月19日,國常會提出,要加快改造城鎮老舊小區。據各地初步摸查,“舊改”主要涉及基建領域。此外,提高地方債發行額度、降低投資項目資本金比例,甚至適時提高預算赤字率等,也在下半年的政策工具箱當中。下半年基建投資加速上行可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