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第一代農民工,告老還鄉還是轉移戰場?
http://www.CRNTT.com   2019-05-11 08:33:41


  中評社北京5月11日電/兜兜轉轉四十年,如今,第一代農民工的平均年齡已超過50歲,即將迎來退休的高潮。曾經的“孔雀東南飛”,扇起人類史無前例的人口遷徙大潮的同時,也鑄就了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奇跡。當東部發達區域率先告別低成本依賴和鋼筋水泥式增長後,作為我國特殊歷史時期出現的特殊群體——第一代農民工如何謝幕,將是我國書寫新發展階段的重要篇章。

  國家統計局一年一度的農民工監測調查報告又發布了。2018年的報告有兩個數據特別驚人,一是當年農民工總量僅比上年增加184萬人,增速(0.6%)創歷史新低,而在過去10年內,每年農民工總量的增速都在1.5%-2%之間;二是外出農民工中,進城農民工比2017年減少204萬人,下降1.5%,也創歷史新高了。這是否意味著,農民工開始告老還鄉了呢?

  這裡強調一下,本文所指農民工,主要是第一代農民工,他們有兩個特點,一是他們有農村戶口和承包土地,但主要在非農產業就業;二是由於知識結構、觀念認識上的巨大差異,主觀認識也好、客觀限制也好,這一群體難以融入就業地城市。農民工下一代,即新生代農民工,或第二代農民工,可能有農村戶口或承包地,這一點與父輩們一樣,但他們適應大城市就業結構的變化,融入城市的願望強烈。

  根據監測報告,從輸入地看,東部地區就業的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85萬人,農民工總量下降1.2%。其中,珠三角就業農民工比上年減少186萬人,總數下降3.9%。這與2018年廣東省新增常住人口177萬不矛盾,因為在都市圈化、大城市化的新趨勢下,外省城鎮人口和廣東非珠三角人口流入珠三角。即便深圳、廣州2018年常住人口增長40多萬,但農民工也在流出。

  報告顯示,1980年及以後出生的新生代農民工占農民工總量的51.5%,比2018年提高1.0個百分點,比2014年提高4.5個百分點,有舊人去便有新人來。“搶人大戰”屢占頭條,“網紅城市”不缺人口,農民工流出默默無聲。那麼,流出的農民工去了哪裡?“告老還鄉”是少數,順應製造業、房地產等適合就業的行業在空間上重構而流動,這是大多數農民工的選擇。

  放眼世界,中國農民工的勤勞和堅韌很罕見。大城市對技能的要求,叠加越來越高的生活成本,倒逼大多數農民工離開。但同時,長期在外開闊了眼界,特別是看到了城市化的巨大紅利。這就使得,農民工對下一代的教育、“扎根”城市的訴求很強烈。因此,不管是為子女攢首付、還房貸、買車,抑或是繳納教育贊助費等,或為自己養老,繼續奮鬥的熱情還很高。

  2018年,東部農民工淨流出,而中西部地區農民工卻增加378萬,“孔雀西南飛”的特征明顯,這與製造業和房地產重心向內地轉移不謀而合。人口跟著就業走、就業跟著產業走。傳統產業內遷,中西部省份紛紛建立產業對接平台、打造產業園區,農民工也自然跟著回流。作為全球最大的勞動密集型代工企業,富士康生產基地的布局很能說明這一點。2009年以來,富士康廠區已陸續從深圳和上海轉向四川、河南和湖北等地。

  由於高成本叠加空間逼仄,無論產業空間,還是人居空間,包括一線城市在內的東部發達區域,騰挪空間都在縮小。未來,增量地產的重心或樓市的“領頭羊”,開始轉向內地。特別是,都市圈戰略下,成渝、長江中游、中部、中原等新興都市圈備受重視,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產業內遷、人口回流,打造中心城市或“強省會城市”等,內地大城市的地產空間較大。近期,棚改和土地供應,重點就在安徽、湖北、四川等地,這也為農民工延續職業創造了條件。

  來源:證券時報網  作者:李宇嘉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