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0日電/4月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印發《2019年新型城鎮化建設重點任務》的通知。通知提出積極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健全城市投融資機制、引導中小城市夯實製造業基礎等要求。
紅網發表時評人吳睿鶇文章表示,國家發改委出台這項制度安排,可謂是重磅民生工程。尤其是戶籍制度改革,力度空前,“有意就遷入,戶口隨人走”,將由夢想走進現實,可以預見的是,這項具有里程碑式意義的人口流動新政,會給中國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文章分析,縱觀這項面世於眾的公共政策,用“亮點多,接地氣”形容最為貼切。其一,因城實策,不搞一刀切。城區常住人口100萬-300萬的Ⅱ型大城市,全面取消落戶限制,而對城區常住人口300萬-500萬的Ⅰ型大城市,全面放開放寬落戶條件,並全面取消重點群體落戶限制。其二,政策“含金量”高。比如,在隨遷子女較多城市加大教育資源供給,實現公辦學校普遍向隨遷子女開放,完善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參加高考的政策。其三,能公眾的解除後顧之憂。比如,提高跨省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線上結算率,推進遠程醫療和社區醫院高質量發展等等。
落戶限制鬆動政策隆重出台,其帶來的影響顯然不會止於某一單個領域,能夠實現“一箭多雕”之功效。一則,能讓城鎮化發展駛入“快車道”。早在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就印發了《推動1億非戶籍人口在城市落戶方案》,指出促進有能力在城鎮穩定就業和生活的農業轉移人口舉家進城落戶。到2020年,努力實現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可以預見的是,隨著這項政策的落地,不僅可能加快城鎮化進程,也能間接給各地帶來更多的創業資源,帶來國民經濟的迅猛發展,進而會讓地方政府能夠增加財政收入。
其次,能倒逼政府提高公共治理能力。隨著城市人口快速增多,以及人口流動性增強,對公共配套設施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教育資源和醫療資源會不會出現短缺問題,再譬如,社會保障能否來給城市新來者轉移接續等,這勢必會倒逼城市管理者,不但要加快公共產品的供給,更要增強提供周到細致的公共服務。
更為重要的是,能讓政府養成過“緊日子”的好習慣。整個財政收入猶如一個蛋糕,如果政府自身切下來的多,那麼,用在老百姓身上的錢自然就少。在中央要求各級政府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這項公共政策更會“強迫”政府嚴格控制行政成本,將省下的財政經費轉移到為普通老百姓提供公共保障產品方面,由新增人口所引發的公共產品相對短短矛盾,自然會迎刃而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