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9日電/糧食安全任何時候都不能放鬆(三農雜談)
糧食豐收了,不是可以喘口氣、歇歇腳的理由,糧食生產永遠在路上,糧食安全永遠在路上
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從全國秋糧實打實收情況看,秋糧已經全面獲得收獲,加上豐收到手的夏糧,預計全年糧食產量又將突破1.2萬億斤。糧食產量穩定,糧食安全基礎牢靠,中國人的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中。
也要看到,糧食連年豐收,並不等於可以高枕無憂。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增長和城鎮化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糧食消費總量呈現剛性增長趨勢。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糧食消費總量將達到1.4萬億斤,糧食供給的壓力較大。
糧食生產補貼政策有待進一步完善。隨著規模化農業的推進,農地流轉的比例不斷提高。而現有農業綜合補貼是依據承包土地面積直接補貼給擁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戶,出現了“拿補貼的不種糧,種糧的拿不到補貼”的現象,一定程度上挫傷了糧農的生產積極性,同時農業補貼政策的邊際效應受到抑制。
農業裝備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耕地裝備水平需要進一步提高。目前我國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6%,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高產田面積達到5.6億畝,雖然已經取得歷史性的進步與成就,但提升空間依然巨大。
農產品價格雖然總體上保持穩定,但與農業的強投入相比,糧食生產的回報率還是不高,農民僅靠種糧而不依賴副業或外出打工,養家糊口依然有難度。這些年,我國糧食價格改革和糧食收儲體制改革不斷深化,市場為主、補貼為輔的價格形成機制正在完善,但玉米、小麥、稻米等穀物的市場價格常常只是覆蓋了生產上的投入,難以讓糧農在價值回報上有更多獲得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