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14日電/編者按:《智庫熱點新聞追蹤》是由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摘譯和整理的一份全球智庫觀點集。自2014年11月起,不定期發送。期盼得到讀者的支持、批評和建議。
兩個亞洲的分化已經開始,然其是否真的會導致亞洲地區國家在中美之間進行零和性質的戰略選擇,尚有待考察。歐盟與俄羅斯的關係受烏克蘭危機的影響而趨向政治化,雙方採取實用主義原則,保持溝通不失為解決之道。印度洋的戰略價值逐漸受到周邊國家的重視,南非的積極行動便是例證。一定程度上,全球氣候變化扮演了“威脅擴散者”的角色,其對國家和社會穩定的影響不可忽視。
2015年第8期總第12期(下)
西亞與非洲研究
美國胡佛研究所:伊核框架協議,遠未實現約束2015.06.19
就四月達成的伊朗核問題框架協議及仍在進行的伊核問題談判,兩位美國前國務卿舒爾茨和基辛格共同撰文指出,新框架協議意味著國際社會將最終對伊朗做出讓步,允許伊朗擁有製造核武器的能力。新框架協議未要求伊朗放棄任何核設施,只要求對其進行監管。然而,國際原子能機構是否有足夠的人員和技術能力對其進行有效監管仍成為疑問。一些伊朗人將核問題談判視為另一種“聖戰”,協議能否促使伊朗進行合作也是未知數。核武器在中東地區擴散意味著以穩定國家為目標的核威懾戰略不再適用,這可能會迫使美國轉變戰略,加深對這一地區事務的干預。(孫文竹 摘譯)
歐洲對外關係委員會:應對日益自信的海灣國家2015.06.24
自2011年以來,海灣六國成為中東地區發展的主要推動力,並且在該地區部署了前所未有的軍事、政治和經濟資源。然而,歐洲與海灣六國的關係未能隨著海灣六國實力的增長而與時俱進,這在一定程度上妨害了歐洲在應對恐怖主義和移民危機等威脅時應發揮的作用。
鑒於此,歐洲國家需對該地區採取更為明確一致的政策,在鞏固重要關係的同時,消除分歧。雖然歐洲有諸多缺點,但是隨著海灣國家自身脆弱感的增強,它們希望深化與歐洲國家的夥伴關係。為此,歐洲國家不應忽視其擁有的潛在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