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無力化解矛盾 香港自己是最大輸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8-01 10:14:16


  中評社香港8月1日電/港大委任副校長風波續燒,學者袁國勇昨辭校委,慨歎香港失去化解矛盾能力。港人對個人權利與監督公權力訴求日高,社會爭拗難免,關鍵是各方須謀建設性對話,鬥硬勢淪通輸。

  袁國勇歎解結難 聽者莫藐藐

  港大就是否擢升陳文敏為副校長,校委會仍懸而未決,本周二更有學生衝入校委會會議示威,釀成混亂。風波未息的港大校委會昨再現人事震動,微生物學家袁國勇辭任校委,並感慨過去香港能將不同價值觀,融滙成向前動力,惟過去三年卻失去化解矛盾的能力。袁國勇一席話,實堪港人深思。

  香港失去化解矛盾的能力,主因之一是社會氛圍的變遷。如回歸前尤其正值香港經濟起飛的八、九十年代,當時社會雖不乏矛盾,惟不少港人為口奔馳、重視經濟,對政治冷感,港英政府可藉分配經濟成果,作為化解各種矛盾的調和劑。

  回歸後港人則轉為對個人權利的關注,以至對公權力運用的監督訴求日升,亦更勇於以實際行動維權。不少較年長的港人或許覺得香港變得太“政治化”,惟此卻是時代變遷的客觀現實。

  香港若要重拾昔日化解矛盾的能力,關鍵是各方皆要順應客觀環境的變遷,適應當前的社會氛圍,無論手握公權力的機關,以至每個港人,皆有其不可推卸責任。

  就如手握公權力的機關,包括港府、港大校委會或其他公營機構,必須更慎重運用權力,決策過程應緊遵程序公義,以彰公正,並設法解釋決定理據釋除民疑,切忌予外界“權在我手、權唯我用”的觀感,徒惹公眾反彈。

  至於港人在重視個人權利的同時,亦應確守法治,表達意見務須和平理性,莫動輒衝擊甚至揚言“以暴易暴”。此因違法衝擊除擾亂社會秩序,更恐損害示威者以至其他人的人身安全,釀更大亂局。且任何一方若動口變動手,勢失道德高地,維權不成反惹公眾反感。惟一隻手掌打不響,更關鍵是雙方見解縱南轅北轍,仍須互相尊重、抱包容態度,如此才符港人務實理性的核心價值,並有利營造理性溝通的氛圍,令各方皆相信可透過平心靜氣溝通,以建設性對話逐步收窄分歧、謀求中間落墨方案,以解死結。

  勿圖強壓勝對手 須包容對話

  港人要重拾化解矛盾的能力,各方決不能緊抱敵我思維,徒用強壓打敗對方,否則縱贏得一時,深層分歧更難化解,各方怨懟勢愈積愈深,令社會陷嚴重撕裂。香港內耗不斷,結果勢淪為各方皆輸的敗局,而輸得最慘的則是全體港人與香港。

  (來源:香港經濟日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