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12日電/日本《外交學者》雜誌網站12月11日文章,原題:中美兩國的共同利益:網絡間諜活動
美國計算機安全公司“火眼”最近公布報告稱,中國黑客曾侵入5個歐洲國家外交部門的電腦系統。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詹姆斯劉易斯表示,中國黑客也曾“入侵”澳英德法印等國的外交部。
這個監聽清單與近期美國國家安全局遭受的指責頗有“異曲同工之妙”。斯諾登披露的文件顯示,美國不僅監聽本國公民和德國總理默克爾的手機,還利用駐外使館對意大利和印尼等國開展監聽。
這些所謂清單不禁令人疑惑:這些目標似乎沒什麼價值。中國為什麼對侵入東歐國家外交部的電腦特別感興趣?美國有何理由渴望竊聽默克爾的手機?中國和美國都有更重要的安全關切。
這就暗示,迄今為止曝光的目標僅是更廣泛的網絡間諜活動的一部分。如果美國確實在監視德國和巴西領導人,為何不對美國有更重大戰略意義的國家展開類似活動,如伊朗、俄羅斯和中國?如果中國黑客將東歐小國列為目標,完全有理由相信他們也在監控對中國更具戰略利益的國家,如日韓美等。看來中美沒有捫心自問為何監視戰略上不重要的目標,而是在問“為什麼不?”儘管因黑客活動遭受越來越多的指責,但美中兩國似乎都不願約束自己的情報機構。
中國通常宣稱自己是受害者。與此同時,美國政府也通過區分所謂“可接受”(針對政府和軍事機構)和“不可接受”(針對私人單位)的網絡間諜活動為自己辯解。
隨著我們深入21世紀,美國和中國將成為全球新秩序的主要規則制定者。美中兩國將幫助確定什麼才是在網絡空間可以接受的行為。人們呼籲美國和中國共同探討黑客活動的限度,並為網絡空間制定明確的“交通規則”。不幸的是,就網絡空間而言,美國和中國似乎(儘管兩國都不會承認)抱著極相似的態度——愛誰誰吧。
(來源:環球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