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6月20日電/當地時間6月19日下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第七次峰會在墨西哥海濱小城洛斯卡沃斯落下帷幕。在本次峰會上,中國宣布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增資430億美元。中國央行在會後發布公告稱,中國作出的增資承諾實際上是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授信額度,並非無償援助。專家認為,此舉既有利於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的穩定,又保障了中國外匯儲備的投資安全,是一個雙贏的決定。
國際在線報道,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在接受本台記者採訪時指出,此次是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第二次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體現出中國立足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這一平台,繼續與世界各國同舟共濟,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負責任大國形象。他說:“這次中國加大力度進一步注資,總體而言反映出中國對國際經濟的重要貢獻。中國不僅在國際貿易和國際投資領域是一個強大的發動機,在面臨金融危機這樣一個場合,中國能夠利用自己的外匯儲備,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給予注資,用這樣一種平台,向歐洲需要援助的國家實施救援。中國作為一個世界經濟大國,這些年來,中國在國際事務中間,一直積極倡導‘同舟共濟’的精神,所以世界經濟最近幾年的發展是和中國的態度和中國實際的努力分不開的。”
早在今年4月份,二十國集團就曾承諾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加4300億美元以上的資金。此次峰會最終使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4560億美元的注資承諾,新增資金將主要用於增加基金組織的貸款能力,協助應對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與此同時,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指出,新增資金並非專門針對特定的國家和地區,而是適用於所有成員國。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王逸舟強調,中國此次承諾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資是一個雙贏決定,在協助維護國際金融市場穩定同時,中國的外匯儲備也得到有效的信用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