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快評/中央日報網路報發表文章指出,羅致政是民進黨發言人,雖化身“學者”,參加了在大陸舉行的“兩岸關係發展座談會”,與會的還有幾位黨內派系要角。雖只是座談會,但有中共國台辦主任王毅等人到會並發表演講,台灣方面許多研究兩岸問題的學者皆在場,對民進黨而言,稱得上是一次重要“互動”了。但這些人回台後,看不出對民進黨產生什麼作用。甚至,黨內並未安排他們作“專題報告”,而他們個人也沒有向媒體發表此行感想,無聲無息的,這件事好像沒發生過。為何如此?因為,民進黨對兩岸問題,真的只是“坐在家裡想要怎麼處理”,“從互動了解中國”,是不合習慣模式的。所謂“想”,就是“一廂情願”,我希望如何,就必然如何;互動就不同,因為會有“我”以外的別人,在互動中,常會發覺自己“想”的老和別人的相差十萬八千里,甚且,別人想的,自己想都沒想過。
我們認為,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狀況,根本問題在於,民進黨內部並不存在改良、改正大陸政策的氣氛。
所以,可以肯定的是,羅致政等民進黨人參加大陸的座談會,大多數的原因是個人的興趣,最多是黨內不阻攔而已。不可能是民進黨派出的與大陸做新一輪接觸的先鋒,甚至觸角都不算。
面對與大陸打交道,民進黨是有畏難情緒的。一是不懂,二是畏縮,三是拖延。這就決定了民進黨不到生死關頭,不會在兩岸關係上努力出擊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