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2月7日電/人民幣匯率的方向,無疑需要繼續沿著市場化的改革路徑前行。但是需要堅決杜絕再次出現單邊行情走勢,畢竟長期來看,不用預測即可知道走勢的市場,是無法長期健康運行的。
財經作家倪金節在新京報發表文章說,人民幣匯率正在發生急劇變化。自11月30日到12月6日的五個交易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連續觸及跌停位置,讓人民幣單邊升值的共識性預期正在消失。應該說,連續跌停不全是熱錢抽離、外資做空的結果,與央行每日中間價界定的過低、波動幅度過窄有一定關聯,加上美元買盤的強勁,多重因素交疊,造就了聽起來十分嚇人的人民幣持續跌停。
從理論上講,人民幣出現一定幅度的貶值,符合匯率運行機制增強彈性的改革目標。因為人民幣持續多年的只漲不跌的升值走勢,本就不符合市場漲跌規律,最大的贏家僅僅是通過人民幣的“無風險套利”而收益頗豐的熱錢資金。而且,在眼下外貿形勢低迷、出口企業經營困難之際,通過貨幣貶值對於緩解外貿形勢大有裨益。
不過,當匯率持續出現連續跌停走勢,恐怕就不單單是增強雙向浮動彈性這麼簡單了。若人民幣就此出現中期貶值走勢,那對於目前正處於硬著陸風險的中國經濟而言,風險可能被成倍放大。
席捲市場的做空人民幣動作,有著其自身的嚴密邏輯支撐。一來經濟放緩趨勢過于明顯。近期發布的PMI指數已經跌至48%附近,顯示經濟處於急劇收縮的狀態。二來房價泡沫處於裂變前夜,國際資本憂心銀行不良資產的上升,加劇了金融體係整體風險。三來歐債危機不斷惡化,美元避險需求在上升,美元的升值,反過來壓迫人民幣的貶值。
整體來看,中國經濟並無硬著陸之憂,眼下的困難不過是“擠泡沫”這一“回歸正確”的過程中所必須經歷的應有之痛,以迎接更為健康的經濟發展趨勢。近期,央行的“降準糾畸”打開了避免經濟急速下滑的序幕,同時配以大幅度的對中小企業的減負政策,通過自身的靈活政策調整,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動力依然充沛。房價泡沫的碎裂,更是結構轉型和實業復興的得力保障,同時銀行係統良好的存貸比、高資本充足率等因素,足以保證房價的下跌不動搖金融係統的穩定。因此,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並沒有惡化到人民幣必然貶值。
回顧近三年的人民幣匯率,更是能讓我們明了只有真正意義上的雙向波動,才是匯率政策的應有之義。
人民幣匯率無疑需要繼續沿著市場化的改革路徑前行。但是需要堅決杜絕再次出現單邊行情走勢,畢竟長期來看,不用預測即可知道走勢的市場,是無法長期健康運行的。“單邊升貶”才是造就匯率急劇波動的根源。而眼下的這一波人民幣跌停行情,需要警惕的是形成長期趨勢性,若接下來又是一波漲勢,那近期的貶值則不足為慮。畢竟,漲漲跌跌才是市場化應有之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