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半月談:反對“唯GDP”不等於“去GDP”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2-02 12:12:13  


  中評社香港12月2日電/“九五”規劃提出,要實現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兩番;“十五”規劃提出,要為到2010年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奠定堅實基礎;“十一五”規劃提出,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比2000年翻一番。

  然而在今年10月27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中卻不再提及有關GDP增速的量性要求。

  半月談報道,在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看來,這是中國社會轉型的重大信號。“核心是‘建立一個人民滿意的社會’,這意味著對於各個地方政府的最終評價就在於‘人民滿意不滿意’,以GDP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標的時代過去了”。

  結束“唯GDP”時代

  對GDP增長速度的要求,讓中國經濟實現了快速的增長,也使得中國經濟的總量躍居為世界第二,綜合國力大大增強。但是,解決了溫飽之後,一些新的社會矛盾卻產生了。

  為了發展GDP,不少地方出現了對資源的掠奪式開發。在資源開採上,采了肥的,棄了瘦的;開了大的,甩了小的;挖了淺的,甩了深的。對此,北京大學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長彭真懷稱之為“斷子孫飯碗”,對國家的長遠發展不利。“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能只是為了這一代人,甚至只是為了這一代的部分人,更甚至是為了某些官員的政績增長而影響了全民族的可持續發展。”

  當然,“這不能全怪地方幹部,主要是體制機制的問題”。經濟學家、中央黨校前教育長李興山向新華社記者分析說,當前,地方政府官員考核上存在的“唯GDP主義”,是導致地方政府單純追求GDP,不太重視環境保護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的重要原因。

  在陝西省平利縣蘭溪河村,祖祖輩輩過慣了依山傍水生活的村民們現在卻開始面臨吃水困難。每天早上,幾乎每家都要提塑料桶到山下取水,家庭困難的只能徒步背桶取水,每次背50斤,一天背三次,一次耗時一個多小時。“山上60多戶、200多口人,每天基本上把時間都用在取水上了。”村民羅遠春說,“洗臉水、洗腳水都不能倒掉,都要裝在一個大桶裡沉澱,沉澱後還可以喂豬。”

  這裡村民的遭遇,與當地近年來粗放型過度開發不無關係。位於陝西省安康市的嵐河是漢江的一條支流,為發展當地經濟,當地有關部門在嵐河流域相繼建起十幾座引水式電站。過度開發不但破壞了當地的生態環境,部分河道幹枯,魚類資源遭受滅頂之災,而且嚴重影響了附近群眾的飲水等日常生活。

  在內蒙古,作為國家重要的能源供應基地,這裡承擔著向中東部省份提供“動力源”的任務,在此前提下,包括民生在內的其他問題統統“為能源讓路”成為現實又無奈的選擇。

  鄂爾多斯市一位幹部對記者說,有時候輿論對這裡“以煤為主”的發展路子不理解、多指責,認為是浪費資源、粗放發展。實際上,如果不產煤,即使是少產煤,不僅北京、上海、廣州不答應,國家建設也不許可。這裡產煤量占全國的1/8左右,產煤是我們的職責所在。

  然而正是這個“職責”,也會給地方和百姓生活帶來不少困擾。比如,越來越多的地方遠距離從內蒙古運煤,造成境內鐵路、公路不堪重負。每逢“搶運電煤”,內蒙古的牛奶、電子產品等“白貨”一律讓路,外運主通道G6、G65高速公路堵車已經成為常態,動輒綿延數十公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