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月4日,美國民主黨總統候選人、伊利諾伊州參議員奧巴馬在芝加哥宣佈大選獲勝。 |
中評社香港11月5日電(記者 何耀雄分析報道)歷史期待的一刻終於來臨!奧巴馬以超過一倍的優勢奪得了美國總統大選的勝利,成為美國立國二百多年首位黑人總統;同時,美國也將正式擺脫了布什和共和黨的八年統治,民主黨勢力完全掌控了美國政府。
分析今次的大選得票,奧巴馬憑著少數族裔和新增選民的壓倒性優勢,不但保住了所有的民主黨票倉、在紐約、加州等大州狂勝,甚至更奪得了布什上屆拿下的關鍵搖擺州,雖然麥凱恩仍然守住傳統的共和黨地盤,但由於在幾個關鍵州上幾乎全敗,導致了共和黨大比數的敗選。
值得注意的是,奧巴馬在選舉人票的數目上贏出麥凱恩逾50%,但在普選票上,其實麥凱恩與奧巴馬的差距並不是那麼大,麥凱恩只落後約5%,奧巴馬能在這次大選中奪得如此大勝,顯然是因為競選策略相當得宜。奧巴馬在選舉過程中針對性地花了比對手五倍的廣告費來經營這些關鍵州。
雖然美國總統大選是以選舉人票定成敗、普選票的數目不能影響大局,但普選票的數目其實也是忠實的反映了每一個美國人的整體民意。美國整體民意並未真的是一面倒投向奧巴馬,雖然民主黨在總統、參議院、眾議院選舉中均大獲全勝,但若奧巴馬執意要推行其激烈的自由派政策,這45%的選民將會成為其巨大的施政阻力。
回溯1992年的美國大選前,當時美國也出現了六個月的經濟衰退,失業率跳升至高位,克林頓跟奧巴馬一樣以政壇新丁的身份、以一句“希望”口號召喚選民的激情,擊敗了當時尋求連任的老布什總統。當時的民主黨也享有如今掌控參眾兩院的優勢,可是克林頓執政兩年後,民主黨卻搞得一團糟,並在1994年的國會改選中徹底挫敗,使共和黨40年來首度同時奪取了參眾兩院控制權。民主黨的前車之鑑,奧巴馬實在不可不防。
當時的克林頓強行推動激進的健保改革,錯下軍事決定導致美軍於索馬里遇害,加上混亂的人事安排,讓選民的激情轉眼間化成了憤怒,並在1994年用選票懲罰克林頓和民主黨。今日的奧巴馬的政治經歷比當時的克林頓更生澀、取態更激進,會否在未來四年犯下同樣的錯誤?
幸好,後來的克林頓明白到只有一只手是不能搞好國家的。在1994年民主黨大敗後,克林頓決定回到中間路線,聘請了共和黨謀士、摒棄了民主黨傳統的經濟政策,重用格林斯潘等保守派經濟學者,讓美國迎來了和平時期以來最長的經濟增長、罕見的財政盈餘、半世紀最低的通漲和失業率,被形容是美國九十年代的盛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