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2月6日電/一本“逆中求勝—-謝長廷的生命美學”新書,將在今(六)日出版。謝長廷以“以有限資源,化不可能為可能”為序,他表示,打仗不是每次都能贏,人生也是這樣,不是每件事情都會成功,看一個人也不是看他成功的時候,而是看他如何處理失敗時的人生哲學。
中時電子報報道,謝長廷提到,他的人生哲學是,不管環境如何惡劣,以有限的資源,化不可能為可能,在『殘缺中追求完美』,往往在山窮水盡疑無路時,總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謝長廷在書中提到,有一群美國白宮的策士在一個酒吧裡聊天,其中一位講,他建議將軍打仗的方式,十場贏了五場,大家覺得了不起,稱他為“謀士”;另一位說,他建議十場贏了八場,大家仍給予掌聲,稱他為“謀略家”;第三個說,他建議的每場戰爭都贏了,但大家卻沒稱讚他,反稱指他是“騙子”,因為大家質疑,怎麼可能每次打仗都贏。
他也舉自己在求學時代,練體操的經驗,同時從體操當中,學到很多人生處事的哲學。謝長廷說,不論是單槓或雙槓比賽,就是要在規定的時間內做出最完美的動作。但是在比賽的過程中,掉下來或失手是常事,因此不論怎麼樣都要馬上再跳上去,把規定的動作做完,最後比出最完美的姿勢,要哭或是生氣,都是回到後台的事了。如果在比賽時失手,愣在那裡抱怨或生氣,時間可能就到了。所以雖然在比賽時失手,也要堅持做完最後一個動作,因為搞不好競爭對手也會掉下去。所以剛開始失敗的時候也不一定輸,一定要堅持到最後,才可能知道結果,謝長廷說:“這就是我的人生哲學”。
謝長廷說,他的人生觀也受到哲學的影響。好與壞是相對的,當然有光就有影,危機當中見到轉機,任何一件事沒有絕對的好或壞。對他來講,已經發生的事,就無法改變的,必定到來的,就把它當成是好事,再冷靜判斷,智慧處理,掌握住好的那一個部分。
“逆中求勝—謝長廷的生命美學”這本書,是由資深記者郭瓊俐所撰寫,她曾擔任過謝長廷的“國會”助理,書中內容共分成兩個部分,分別是謝長廷的政治美學和生命美學。其中政治美學部分,包括謝氏風格,詳述他參選的政治理想“台灣維新”從現實出發,同時也提到一個身為領導者的一貫性以及在二零零六年,他知難而進,承擔使命參加台北市長選舉,還有突圍紅潮,重拾“愛與信心”。還有謝長廷也說明,他在超越競爭層次,在挑選副手的抉擇與過程,建立信任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