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0月17日電/胡錦濤總書記在中共“十七大”的報告中,用了一千多字來論述對台工作方針。他除了繼續強調鄧小平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方針和江澤民的對台八項主張之外,還首次將自己的對台工作“四點意見”亦即四個“決不”列入黨的政治報告,並首度把前年他與連戰會晤時達成的“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的共識,列入黨的政治報告。新華澳報昨日發表署名評論文章指出以上種種都說明了,中共的對台工作方針政策,正式進入全新的“胡錦濤時代”。
當然,“胡錦濤時代”,並不是獨立存在,更沒有脫離中共的一貫政策方針。實際上,它是建立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總方針及“江八條”之上的,既有所繼承延續,也有所創新發展。其中,堅持一個中國原則決不動搖,爭取和平統一的努力決不放棄,貫徹寄希望於台灣人民的方針決不改變,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就充實、豐富、發展了“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方針,並針對現實的台海形勢,既堅持原則又靈活變通,提出了可行而又有實效的具體操作措施。對“江八條”來說,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文章指出,“十七大”召開前夕,由於陳水扁當局執意推動“入聯公投”,使到台海形勢進入了前所未有的高危期。故台灣媒體都揣測,胡錦濤將在“十七大”的報告中,突出反對“台獨”,甚至是宣告台灣當局已經踩踏到《反分裂國家法》的“紅線”,因而將啟動《反分裂國家法》的“非和平手段”。因此,各式各樣的“政治預告家”,都在分析揣測,胡錦濤在“十七大”所宣告的“非和平手段”,具體內容及措施究竟是甚麼。但是,胡錦濤昨日的報告,令到他們跌了遍地眼鏡玻璃碎片。實際上,胡錦濤在報告中將中共對台政策的基本方針,仍然定調為“和平統一”,並以此為切入點,呼籲兩岸在一個 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議,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開創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新局面。胡錦濤還特別提出,“台灣任何政黨,只要承認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我們都願意同他們交流對話、協商談判,甚麼問題都可以談”。由於中共已與中國國民黨、親民黨、新黨進行接觸對話,故胡錦濤這番話,向目前執政的民進黨進行“喊話”的機率很高。顯然,胡錦濤報告是依照“四個決不”的排序,將“和平統一”排在優先位置,並以“寄希望於台灣人民” 為推動“和平統一”的群眾基礎,今後將推出更多的惠台措施。
於是,“十七大”報告的思維方式和用詞色彩,也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其中最令人觸目的是,胡錦濤指出,“十三億大陸同胞和兩千三百萬台灣同胞是血脈相連的命運共同體”。它有以下幾個“首次”:首次以“台灣式”的語匯,採納了台灣朝野朝經常採用的“兩千三百萬人”的提法,顯示出尊重台灣人民。首次將二千三百萬台灣同胞與十三億大陸同胞相提並列,不但是強調了台灣問題的決定權不能忽略大陸人民的意志,而且更重要的是,台灣當局要推動的甚麼“公投”的結果,必須得到十三億大陸同胞的認可,任何脫離了十三億人民意志的“公投”,都是無效的。首次提出了“命運共同體”的概念,也首次強調了“儘管兩岸尚未統一,但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改變”,“中國是兩岸同胞的共同家園”,既是將兩岸置於同等的地位,兩岸同胞血脈相連,更是強調台灣是中國的一部份。這種論述方式,當然比過去那種較以北京的角度為出發、“硬橋硬馬”的論述方式,較易為台灣民眾所接受。
文章指出,胡錦濤在報告中將“和平統一”擺在首位,並呼籲兩岸進行政治協商及達成和平協議,並不等於是無視“台獨”勢力的猖獗活動。因此,他在強調反對“台獨”分裂活動決不妥協的同時,也對“台獨”活動發出了嚴峻的警告,並呼籲兩岸同胞共同反對和遏制“台獨”分裂 活動。他強調,我們願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實現兩岸和平統一,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名義任何方式把台灣從祖國分割出去。並指出,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不容分割,任何涉及中國主權領土完整的問題,必須由包括台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共同決定。這一系列論述,立場堅定、意志堅強,無任何妥協餘地。然而,在語氣上,卻又並非十分尖銳,相反還頗為理性。這讓一大票原本自作聰明地以為“十七大”報告將會使用“強硬用語”,尤其是“宣佈非和平手段措施”,因而計劃找“碴”,以作為挑動民粹,製造兩岸對立及台灣本島族群分裂,以作為選舉“工具”的民進黨政客,大失所望。也使到民進黨當局要利用“十七大”報告“強硬表態”來作為“入聯公投”激化劑的計劃,流產失效。
文章認為,胡錦濤在中共“十七大”報告中有關台灣問題的論述,仍是“硬的更硬,軟的更軟”。但在“硬”方面,更是體現了實事求是、有的放矢的唯物主義精神,綿裏藏針,剛中有柔。因此,“十七大”報告關於台灣問題的論述,完全體現了“胡錦濤色彩”,必將會在2005年把遏“獨”鬥爭納入法制化軌道及兩岸黨際交流獲得突破性發展的基礎上,取得更大的勝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