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11月24日電/當84歲高齡的尼泊爾首相柯伊拉臘在主席台上鄭重宣告:“暴力和恐怖將從此結束”時,全場爆發出經久不息的熱烈掌聲。
國際先驅導報報道,一場持續了11年,造成1.3萬人死亡的內戰,在11月21日晚,由尼泊爾七黨聯盟政府首相柯伊拉臘和遊擊隊領導人普拉昌達共同簽署一份和平協定後宣告結束。當晚,無數民眾民眾湧上街頭,歡呼雀躍、燃放焰火,擁抱這來之不易的和平。
領導人首次進入臨時政府
根據執政的七黨聯盟政府與反政府武裝達成的協議,反政府武裝領導人將于12月1日進入臨時政府,在22個大臣席位中擁有5席,這是尼泊爾有史以來的第一次。同時,反政府武裝強烈要求的制憲會議選舉,將於2007年6月中旬舉行。
協議還規定,明年制憲會議選舉之後的第一次全體會議,將投票決定尼泊爾是否保留國王。
雙方決定,反政府武裝將把3.5萬名士兵駐紮到分佈在全國各地的7個大型臨時兵營和21個小型臨時兵營內;所有槍械將被封存進倉庫中,鑰匙由反政府武裝自行保留,但聯合國監督人員將設立監視器和警報設備;與此相應,尼泊爾政府軍也將封存相應數量的武器。
據悉,尼政府希望,數萬名遊擊隊員在放下武器之後,除部分加入新的尼國民軍外,其餘可通過加入員警或國有公司,以及赴國外務工等方式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苦戰11年走出山林
今年54歲的反政府武裝領導人普拉昌達在今年春天的那場“人民運動”爆發之前,一直是尼泊爾最神秘的人。
普拉昌達出生在尼泊爾西部風景如畫的旅遊名城博克拉市附近的一個村莊,父母都是農民。他的真名叫普什帕•卡馬爾•達哈爾,畢業於尼泊爾的拉姆普爾農學院。後來他成為一名教師。他說,他畢生的目標就是推翻壓迫尼泊爾勞苦大眾的種姓制度,儘管他家族的種姓屬於最高的婆羅門。
1996年,因為主張廢除君主制,他與尼政府產生分歧。同年2月,他懷著滿腔憤怒,號召起百十來號人——主要是貧苦農民,帶著兩條破槍,走進茫茫大山,從此開始了曠日持久的武裝鬥爭。
經過11年爭戰,數千次地與政府軍展開“運動戰”和“麻雀戰”,遊擊隊已經控制或影響了尼泊爾70%的領土,而政府只能控制首都加德滿都和博克拉這樣的大城市。
“泥腿子”成功的秘密
《國際先驅導報》記者遇到一位元在首都加德滿都開診所的醫生,他的家就是遊擊隊的秘密聯絡站,他也曾經為遊擊隊高層領導人看過病。他表示,“遊擊隊常年生活、戰鬥在叢林中,條件十分艱苦,許多人落下了毛病。”
這位醫生說,作為這支隊伍的高級領導人,普拉昌達和巴特拉伊像普通士兵一樣,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除了隨身必備的幾件簡單的衣服,幾乎一無所有。他們的伙食也不過是尼泊爾農民常吃的豆子和糙米飯。由於長期受到通緝和追捕,他們不得不經常更換住宿地點,在許多年間,普拉昌達幾乎沒有在同一地點連住過兩晚。
儘管遊擊隊員大多是目不識丁、衣衫襤褸的“泥腿子農民”,但其高層領導人卻是有知識、有專業技能、有政治理念和堅定信仰的有素質的知識份子。戰爭期間,儘管經濟十分困難,遊擊隊領導人還是決定把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送到國外,去接受先進的科學技術教育。聽說上述那位醫生,前不久就專門被派往歐洲,去接回一批學成歸來的年輕人。因為,“眼看遊擊隊的鬥爭即將取得最後的勝利,國家的經濟建設需要各方面人才”。
並非傳言般“恐怖”
尼泊爾反政府武裝現在仍被印度和美國扣著“恐怖主義組織”的帽子,其實對許多接觸過他們的人來說,遊擊隊並不那麼“恐怖”。
尼泊爾反政府武裝剛興起時,美國記者深入其佔領區,發現他們被當地農民稱為尼泊爾的“羅賓漢”(英國民間故事裏的劫富濟貧者)。
日本人井上隆幾年前就來加德滿都學尼泊爾語,而後在大學教日語,現在國際遊客聚集的加德滿都泰米爾區經營一家小客棧。“來我這住宿的就有遊擊隊的人,他們和一般人沒什麼區別。”幾年來他曾多次到尼泊爾西部遊擊隊控制區遊歷,“有一次我到西部一個店裏住下,我和樓下一群正在抽煙的人聊天,問他們是否認識遊擊隊的人。他們突然都大笑起來,‘我們都是。這裏每四個人中就有一個是遊擊隊的人,你猜我們中誰是遊擊隊的’。”。
記者讓井上隆形容一下自己對遊擊隊的印象,他面露難色,最後說道:“反正他們從來沒有舉槍瞄著我、嚇唬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