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7月16日電/最近,關於壟斷行業的報道不斷見諸媒體,要求打破壟斷的議論也越來越多。令民衆不滿的是,在各行各業都在競爭日趨激烈殘酷的市場經濟中拼搏之時,這些壟斷行業或是企業的豐厚利益和旱澇保收顯得特別引人注目,於是,打破壟斷的呼聲不絕于耳。
21世紀經濟報道發表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所長王躍生文章評析,壟斷幷非群情激憤就能輕易被打破的,况且有些壟斷確有其合理的一面,幷非都是壞事。那麽,究竟應如何看待處於市場經濟轉軌中的壟斷?其中哪些需要打破?又當何時打破、如何打破呢?
壟斷的類型
文章介紹,一般而言,經濟學中所說的壟斷有自然壟斷和行政壟斷兩類。所謂自然壟斷,是指由該行業的自然屬性和技術特性决定的壟斷,其産品或服務天然應由一家企業壟斷性提供,獨家壟斷效率最高。如果改由多家企業供給,效率必然降低,幷且進入的企業越多,效率越低。屬於這類自然壟斷的,有鐵路、電信、郵政、電力、城市供水、供氣、排水等等。行政性壟斷,指的是幷非由於自然屬性和技術特性的要求而進行的壟斷經營,它是出于某種人爲的考慮,通過政府行政性地規定讓某些企業在某個行業從事壟斷性經營,其他企業不得進入。這類壟斷,如銀行、保險、城市出租汽車等等。
對於行政性壟斷,目前一般看法是除非一些例外情况,均應打破,從而建立競爭性市場,同時由政府嚴加監管。對此我們沒有太多异議,姑且不論。就自然壟斷而言,由於其作用特殊,又有其理論依據,因而對是否保持壟斷,爭議頗多,很值得一議。
文章認爲,實際上,所謂自然壟斷行業必須保持壟斷性的經濟學理論依據幷非那麽牢不可破,有些甚至是似是而非的,因爲理論本身也在不斷變化。早期的經濟學理論的確認爲自然壟斷行業應該保持壟斷性。它從“邊際成本不斷降低”和“無限規模經濟”的角度定義自然壟斷,認爲如果打破壟斷,就會帶來效率損失。但是,20世紀後期關於自然壟斷的經濟學理論大大發展。根據這些新理論,自然壟斷的範圍有所擴展,凡是具有“次可加性”(獨家生産全部産品或服務的成本低於多家企業分別生産這些産品或服務的成本之和)的行業就被認爲是自然壟斷,但具有成本次可加性特徵的行業大多都是可競爭的,不需要獨家壟斷。從政策層面來說,上述理論進展所表明的是,許多以前被認爲需要壟斷經營的行業,實際上幷非自然壟斷,更不需要獨家經營。
改革壟斷的經驗與教訓
文章表示,正是依據上述理論,西方發達國家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對自然壟斷行業進行改革,包括採取産權私有化和引入競爭。其中,英國鐵路、電信、水業、電力方面的改革被認爲是具有代表性的成功範例。也正是基於上述理論,特別是借鑒發達國家改革的經驗,中國從1990年代後期也開始對壟斷行業進行改革。如衆所週知的中國電信南北分拆(分拆爲中國電信與中國網通)、中國移動和 中國聯通的雙寡頭競爭、國電公司分拆爲國家電力公司與國家電網公司等等。不過,總體而言,中國壟斷行業的改革步伐是有限的,基本上沒有超出變獨家壟斷爲寡頭壟斷、變全國性大壟斷爲區域性小壟斷的範圍,從而使真正的競爭市場結構幷未形成,對壟斷企業的産權改革也進展緩慢。這種有限的改革,與世界潮流、與消費者的期望、與改革開放的形勢都很不相稱。於是也才有了本文開頭說的中國移動的扭捏降價、壟斷行業的畸高收入等等怪現象。
問題是,爲什麽中國壟斷行業改革如此困難重重,打破壟斷這般步履維艱?文章指出,改革進展緩慢、步履艱難,說到底在於利益,在於利益集團的博弈,在於要求打破壟斷的力量還弱於維護壟斷的力量。壟斷行業的既得利益集團和利益相關者,當然會反對打破壟斷。各級政府出于平衡各方利益,同時也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有意無意間支持壟斷,也進一步延緩了改革。
文章强調,如果說十年前打破壟斷尚能延緩,可擇機而行的話,今天則已經到了不可拖延、必須加快進行的時刻。同時,當前的形勢和環境,無論從經濟上還是從政治上,也爲打破壟斷、深化改革創造了時機。
因爲首先壟斷行業是經濟領域中舊體制的最後堡壘。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來,大多數部門和行業都進行了較爲深刻的改革。僅就經濟領域而言,實際上市場經濟的框架已經形成,該改的差不多都改了,祗剩下壟斷行業,依然保留著很多計劃經濟時代的思維方式、運行方式和特徵。它們佔據著關鍵領域和最優質的經濟資源,享受著最多的特權,却經營效率最低,浪費最大。同時憑藉手中的特權,以廣大消費者和國家利益爲人質與政府博弈,同消費者周旋。如果改革要繼續深化,必須直面這些行業和利益,而這些領域的改革也將創造極大的制度變遷收益。
另一方面國內國外、理論現實的經驗都已經驗證了壟斷行業改革的效果,幷提供了成熟的改革模式和方法。加之現在全球仍處於打破壟斷的潮流之中,我們當然應順應潮流,因勢利導。由於電信行業的有限改革,消費者已經獲得了不少實惠。由於適度開放、引入競爭,銀行、保險、航空等行業已經面貌改觀,效率提昇。進一步深化産權改革,開放競爭,建立競爭加監管的結構,將會帶來更大的效果。此外,目前外資大舉進入、民營經濟不斷壯大,也爲壟斷行業的産權改革和競爭化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文章說,當前是打破壟斷深化改革的合適時機,更是當前改革開放的形勢之需。毋庸諱言,近年來由於利益格局調整和某些改革政策的失誤,對於市場化改革方向和方式出現了一些質疑和爭議。正因爲如此,中央才一再强調改革方向不能動搖。文章指出,應當看到,對改革的質疑,很大程度上是由於利益關係失衡;就是說,壟斷行業對資源和權利從而利益的壟斷,是引起改革爭議的重要原因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