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料圖片:在山東省曹縣安蔡樓鎮,群衆在選購豬肉(1月24日攝)。 |
中評社香港3月28日電/美國《華爾街日報》3月25日載文《中國豬肉生產商的蕭條時期》,摘要如下:
自去年12月中旬出現下降以來,豬肉價格甚至未因春節到來而回升。豬肉需求量在春節期間會猛增,因為傳統家庭在烹飪年飯時需要豬肉。農業部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3月第二周,生豬價格同比下跌14%,約為每公斤12.19元,而中國東北地區受到的衝擊尤為嚴重。豬肉價格下跌10.2%,約為每公斤21.75元。
雖然價格下降對養豬業來說是壞消息,但對中國消費者而言則是福音,因為他們現在花更少的錢就能吃上自己最喜歡的肉。豬肉價格下降還導致通脹速度放緩:食品占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的1/3,而豬肉價格是左右CPI漲幅的最大因素。今年1月CPI同比上漲2.5%。
英國養豬技術公司咨詢師邁克•瓦利說,由於豬的繁殖速度較快,當豬肉價格堅挺時,世界各地的養豬業往往都會迅速擴大規模。瓦利說:“歐洲曾有過這種情況,但在經歷了最近的疫病和近年來的經濟災難後,農場主不再盲目自信,穩定性因而得以增加。中國正處於這一進程的早期階段。”
一般來說,擴大規模會造成供大於求和價格下跌,進而導致農場主破產並減少供給,如此循環往複。在中國,養豬戶現已開始宰殺母種豬,以減少供給,阻止價格下滑。
但一些分析人士認為,當前的循環似乎有所不同。
瑞銀一位經濟學家表示,一般來說,一二月份的價格應該上升,今年的下滑態勢十分異常。這位專家認為,供應端的結構發生了變化,而主要原因在於大規模生豬養殖的比重有所上升。
雖然存欄量可能僅為個位數的6000萬個體養豬戶仍是中國生豬業的主力軍,但中國農業部高官本月說,500頭以上規模的養豬場已經占到養豬總量的38.5%。
決策者贊成通過減少養殖戶數量、增加養殖規模來加強質量監控,並減少近年來給國家造成打擊的食品安全醜聞的危險。政府於2007年起開始向大型生豬養殖公司撥款和發放補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