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對于“富二代”,“貧二代”在就業方面的劣勢更爲明顯。 |
中評社香港9月4日電/美國《僑報》9月3日載文《“二代熱”中深藏焦慮》,摘要如下:
“二代”,無疑是眼下大陸民眾議論的熱點。
飈車、炫富的“富二代”,被一系列公共事件放大,並引出了對應的“貧二代”(且有18條具體標準);而河南某縣公選鄉長多半是官員子弟一事經曝光,又讓網民矚目“官二代”。
縱觀各種公開報道,這些“二代”基本上都成長於中國改革開放之後,只是群體跨越“70後”、“80後”甚至“90後”,每一類的定義並不算嚴謹。但耐人尋味的是,官方甚少采納“二代”的說法,而普羅大眾卻對這個概念頗有興趣、甚至格外敏感,由一個個社會現象繪出“×二代”的“標準畫像”。
這種動輒將個人個案上升為群體形象的關注,顯然無可避免地會存在偏差。但一個社會的種種差異不斷被歸因於家庭背景,不難看出民眾(尤其是家境困窘者)心中蘊含著何等深層的社會焦慮:“貧一代”必然會導致“貧二代”乃至“貧三代”、“貧四代”嗎?我們和後代子孫的命運就這樣沒有改變的希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