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28日電/26日,由中國自行設計建造的首艘國產航母成功完成下水,這是國人值得驕傲的大事,也是解放軍值得自豪的大事。它對中國擁有怎樣的意義?它與最先進的航母尚有多少差距?這些疑問可能是在令人激動的下水儀式結束後,很多人更為關注的。
《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撫今追昔,人們不會忘記積弱積貧、有海無防的舊中國屢遭帝國主義列強的海上入侵,也不會忘記新中國人民海軍從無到有、不斷壯大;更不會忘記2012年9月25日,中國第一艘航母“遼寧”艦正式入役海軍序列,給中國帶來的深刻影響。
國產航母的下水無疑具有巨大意義。未來入役後,人民海軍不僅擁有了第一艘百分之百“中國造”的航母,而且海上力量有了真正意義的“龍頭”與核心,海軍兵力今後將實現全面、體系化的發展,海軍的作戰樣式也會出現全新的、質的改變,海軍作戰理論也發生徹底的更新和變化。
毋庸置疑,首艘國產航母要比“遼寧艦”有了很大改進,乃至深刻內涵方面的提高與“巨變”:諸如艦島的明顯縮小,飛行甲板的重新布局、滑躍角度的減小、機庫的合理設計等等,尤其是艦載機數量的明顯增加和性能急速提升,使其作戰能力成倍增加。可以想見:今後中國新航母及其編隊必將以更強大的戰力,馳騁搏擊於萬里海疆維護海洋權益,充分用於保衛海上交通線安全。
儘管自“遼寧艦”之後,中國國產航母實現下水,且不斷取得扎扎實實的巨大進步,但平心而論,如果與一流航母強國美國相比,特別是和最近剛進行試航的“福特”號航母相比,在不少方面還是存在著一定的差距:除了在動力系統和艦載機技術方面存有代差,即便在新概念武器方面,美國也希冀通過使用激光武器、粒子束和電磁軌道炮等來拉大與我在防空與反導方面的差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