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杜聖聰於即將出版的《中國評論》7月號撰文,分析藍綠僵局下台灣政局的評估與發展趨向。
文章論及馬英九與國民黨時指出,馬英九出任國民黨主席之後,黨內找不出未來的方向,拿不出像樣的論述;加上黨產的包袱沈重,只能在消費馬英九光環下進行選舉操作,過去長久為人所詬病的國民黨體質並無結構性的調整。搞了半天,國民黨還是國民黨,馬英九還是馬英九,兩者是完全不相交集的平行線。
文章認爲,在街頭動員背後,存在著國親兩黨的各懷鬼胎。在整個罷免案運作的過程中,看不見國民黨是非的理路,聽不到馬英九果斷決策的魄力,憑這種在野黨的組合要想迎戰二○○八大選,不啻為癡人說夢。
而民進黨就整個陣勢而言,卻是「敗而不亂、弱而不竭」。
至於扁蘇的相濡以沫,文章認爲,在陳水扁因弊案壓頂聲勢陡降,加上在野黨無力將他弄下臺時,他剛好就成為蘇貞昌的「安全瓣」;遇到黨內紛爭或外界譏評,所有的綠色原罪幾乎都可以讓陳水扁概括承受;碰到難搞的台獨基本教義派,就只有蘇貞昌這個選項。儘管台灣藍綠陣營陷入政爭的泥淖,蘇貞昌卻在這場混戰中得以置身事外,其聲勢甚至逆勢成長。
對於謝長廷而言,也在亂局中取得鹹魚翻身的機會。
宋楚瑜則是鴨子劃水.後勢未可小覷。
文章最後指出,藍營已經陷入政黨惡鬥的陷阱。言必稱打扁、嗆扁,以為透過統獨槓桿的操作,就能夠贏得選舉;以為透過媒體或躲在馬英九的光環下,就能夠瞬間成為馬英九第二。對藍營而言,在批判民進黨操作統獨議題、不顧民生的同時,其實自己和所批判的別人一樣,都是操作統獨議題的共犯結構。這是沒有中心思想論述者的命定,也將是藍營未來「積小勝而大敗」的最終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