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蔣介石曾聲明“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 |
新中國成立後,毛澤東與蔣介石再沒有見過面。但這並不等於說二人之間再沒有任何接觸,只不過,他們之間的接觸是以特殊方式進行的。蔣介石在晚年時,還曾密約毛澤東訪台。
1950年,朝鮮戰爭爆發,美國派第七艦隊開入臺灣海峽。6月27日,杜魯門以共產黨佔領臺灣將直接危及太平洋地區安全為由,公開拋出了“臺灣地位未定”論。當時的蔣介石心情十分矛盾。一方面,以他自己的兵力,不可能守住臺灣,因此,他希望美國第七艦隊能長期停留在臺灣海峽;另一方面,他也看出美國人有分裂中國的陰謀,杜魯門的“臺灣地位未定”論只是這個陰謀的一部分。因此,在美國人拋出“臺灣地位未定”論之前和他商談此事時,他沒有同意,而且決定即使第七艦隊撤離臺灣,他也要堅持一個中國的立場。所以,6月28日,經蔣介石授權,國民黨“外長”葉公超發表聲明,明確表示:臺灣是中國領土之一部分,仍為各國所公認,國民黨接受美國防務計劃,但不影響國民黨維護中國領土完整之立場。他特意在聲明中表示:“臺灣屬於中國領土一部分”,“中國對臺灣擁有主權”。
毛澤東看到葉公超這個聲明後說,蔣介石還有一點良心,不想成為千古罪人。
●“臺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
上世紀50年代末,在實行專制統治的國民黨的眼皮下,出現了一種從未見過的情況:臺灣有些人,包括國民黨內部一些人,也打出了民主選舉的旗號,要競選“總統”。原來,這背後有美國人的陰謀。
美國人見蔣介石對美國搞“兩個中國”不配合,就打算把蔣介石換掉,讓另外一個更聽美國話的人來當“總統”。在美國人的活動下,臺灣政壇上出現了推舉“總統”候選人的活動。有人推舉陳誠,也有人推舉胡適。胡適是個親美派頭子,但他是個文人,沒有從政經驗,被選上“總統”的可能性不大。於是,美國人就傾全力支持陳誠。美國人支持陳誠競選,是為了讓陳誠當選後,在政治上實現一種過渡,讓蔣放棄權力,他們也就便於挾持陳誠搞“兩個中國”了。蔣介石對美國人搞這一套陰謀很清楚。他表面上說同意搞民主競選,但實際上從來就不打算放棄權力。
正當此時,毛澤東表示了這樣的態度:在臺灣,還是蔣介石當“總統”好。他在一次接見外賓時說了這樣的話:“臺灣是蔣介石當總統好還是胡適好、還是陳誠好,我看還是蔣介石好。但凡在國際活動場合,有他我們不去。至於當總統還是他好……十年、二十年會起變化,給他飯吃,可以給他一點兵,讓他去搞特務,搞三民主義。歷史上凡是不應當否定的,都要作恰當的估計,不能否定一切。”
毛澤東是特意在外賓面前講這些話的。這些話也確實造成了很大國際影響。後來蔣介石能夠在所謂“總統選舉”中獲勝,再次當上“總統”,與毛澤東特意講這些話,給他一定程度上的支持,是有關係的。
●首次派人互相溝通
周恩來於1956年5月5日在接見外賓時,請他們給蔣介石傳話說:“蔣介石如果願意將臺灣歸還祖國,就是一大功勞,中國人民會寬恕他的。”蔣介石聽了這話,就更想早日與中共方面溝通了。
上世紀50年代後期和60年代初期,國共雙方都努力尋找能夠實現溝通的中間人。這個人終於被找到了,他就是曹聚仁。曹聚仁是個有一定政治活動能力的文化人,過去與共產黨和國民黨的上層人物都有密切接觸,國共兩黨都把他視為上賓,他本人對國共兩黨也表現出一種不偏不倚的態度。按照蔣介石的旨意,蔣經國於上世紀50年代中期兩次找到曹聚仁。曹聚仁答應接受蔣介石的委託。
曹聚仁於1956年7月到達北京。周恩來在聽了曹介紹的蔣介石的意願之後,提出了實現“第三次國共合作”的方針。周恩來說,第三次國共合作的目的,就是實現祖國統一。對於臺灣,“只要政權統一,其他問題都可以坐下來共同商量安排”。10月3日下午,毛澤東在中南海懷仁堂接見了曹聚仁,對國共第三次合作問題,提出了許多建設性的打算。毛澤東表示:蔣介石在中國現代史中起的積極作用是應該肯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