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劉桂奇 廣東省廣州市 教師
此次歷史性的兩岸和談已經順利落幕,對於中華民族來說一大難逢的幸事。島內外各種社會力量所做出的反應和表現也引起人們的深思。
正當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企圖使和談破局時,香港一篇社評卻指出,隨著兩岸合作交通的步伐加快,香港的中介作用份量越來越輕,其可能會面臨被邊緣化的危機,香港必須因應尋思對策。這就是香港精神,強烈的危機意識,這也是一種強烈的進取意識。
兩岸和談、合作、交通所引起的政治效應絕對是大幅度的,大範圍的,島內外相關各方出於自身利益的考量會作出相應的回應。香港有危機感,其實,民進黨也有強烈的危機感,并且比前者絕對要劇烈得多,因為在兩岸和島內議題中民進黨越來越失去主導權,邊緣化和泡沫化的趨向日益明顯。這事關整個政黨的政治生命存亡,因此其如喪考妣,反應極為癲狂,完全失去理智。
同樣都有危機感,但是,香港和民進黨化解危機的策略是截然相反的。
前者以其一貫開放包容的心態來對待危機,現在香港社會上下已經從各方面做好與台灣合作交流的因應措施,并保持樂觀和信心。這就是香港之所以一直繁榮向上的深層原因所在。
而民進黨卻采取一種鳥籠和鴕鳥策略,把門關起來,把自己封閉起來,無法容忍對方的政見和不同的表達,似乎這世界上只有一分為二,永遠沒有合二為一。結果動不動稱別人為敵人,說別人在算計,在搞陰謀,在搞迫害,并采取暴力和過激手段。這樣的結果,只能把自己和別人推得越來越遠,越來越形單影只。這次民進黨這麼一鬧,真的,島內、島外、國際上對民進黨的觀感一落千丈,有點徹底失望。這樣處理危機的方式,民進黨根本無法化解自己被泡沫的危機,只能是危機越發嚴重,因為現在不是你把門關起來的問題,人家可能根本就不朝你那扇門的方向走。我惹不起,還躲不起嗎?
只有開放包容才能化解危機,政治的、社會的、人際的、國際的,都是一個理。不開放包容,兩岸對立的僵局可能永遠也無法化解,以國共在歷史上的恩怨情仇,恐怕很難走到一起。民進黨為生息其政治生命,其情可以理解,但絕對不是這種自閉的方式,而是應該伸出手,走出自己的陰影和所劃定的牢籠,以豁達的心態接納別人,拿出令人信服的政治訴求,被島內外所認可和接受,才可能延續其政治生命。
其實,民進黨內部還是有這種開放包容的呼聲的,盡管是零落的幾點星火。以呂秀蓮天王的身份,她還是肯定陳雲林訪台的表現,對蔡英文作為主席發起“圍城”進退失據頗有微詞;以陳菊中青骨幹的身份,剛從香港返回不久的她,也呼籲理性和平,并保證不要懷疑世運會大陸運動員的人身安全;以許添財台南市長的身份,也對張銘清事件公開道歉,并說陳雲林如去台南一定陪同。在整個黨機器失去理性如蒼蠅四處撞壁的大環境下,之所以會有這樣一些零星半點的理性思考,是因為有些人還是清醒地看到了問題的所在,另一方面,國共的表現也確實影響到了他們,盡管他們不願公開承認。
陳會長台灣一行,其氣量、大度和寬容是可圈可點的。他公開說,對於台灣抗議的聲音,自己看到了,也聽到了;陳吳會被困,馬陳會臨時變動,他都表示理解;尤其離台之前,出於對辛苦的台警、熱情的台胞的感謝,陳會長伉儷那深深一鞠躬,無不令人動容落淚。這絕對是國際媒體上歷史性的定格畫面,難道還有比這更令人心動的化幹戈為玉帛之舉?!這就是為什麼以呂秀蓮的身份她還要肯定陳雲林訪台的原因,實在無可挑剔啊,無論是陳會長的表現,還是四項協議。
至於說民進黨是衝著馬英九來的。說實在話,對於馬英九的表現,有人說他太軟弱,過於討好和示弱民進黨、台獨和綠營,我認為不盡然。許多狀況的出現,說馬政府不成熟,考慮不周全,危機因應能力滯後,是可以指責的。但他絕對不是著意要去討好民進黨、台獨和綠營,無論先前在政府人事上的安排,還是這次一方面譴責民進黨的表現,同時也說,下次陳雲林訪台,可能安排蔡英九,他都失望藍綠能够和解、溝通和合作。以台灣的政治生態,這似乎有點理想化,但一個真正的政治家不能只看眼前,要有長遠的政治理想,試想幾十年上百年後,難道台灣還是這種對立的政治生態嗎?水滴石穿,該硬的更硬,該軟的更軟,長期堅持,持續經營,總有和解的一天,何況有著本是同根生自古一家人的深厚基礎。這次兩岸和談不就是最好的證明嗎?!
開放包容,做人,可以結交很多的朋友;開放包容,於政治家,於執政者,不只是為自己考慮,更是為人民利益著想。如真是象宣誓在嘴邊的為人民著想,有什麼身段不能放下的呢?有什麼不合適宜的政見不能拋棄的呢?果真做不到,那絕對是出於私己的利益,如此,只能走上自閉,死路一條。
我期待那麼一天,隨著兩岸開放程度越來越高,隨著三地的合作交流越來越廣,隨著大陸台胞的了解越來越深,開放、包容和友愛之橋定會架設在淺淺的海峽上。一頭是美麗如畫的寶島,一頭是腹深廣闊的大陸。兩岸同胞相會牽手在橋上,信步觀海,其樂融融,好不快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