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趙清炎 北京 媒體
批評馬英九的聲音不少,有“怒其不爭、哀其不幸”的善意在裡面,一些批評的出發點是好的,用意是明確的,希望他在兩岸政治關係上有所作為,把台灣領向一個正確的方向。作為台灣領導人,能夠發揮重要作用,但島內政局,兩岸關係發展,不能完全依賴於個人,有集體潛在力量規範著。但必須通過人們的努力去改變它,否則會滑向歧途。
兩岸的交流交往,以前有,但畢竟薄弱,也有範圍。從國民黨馬英九這個時期開始,兩岸的交流交往蓬勃展開了,雖然有不盡人意的地方,但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交流,合作也在起步中。這是發軔之作,有劃時代的意義。當然,前面是有鋪墊的。兩岸將來的發展,會在這個基礎上前行,去偽存精,添空補漏,在修正中發展,在發展中修正,終會有光明前途。發軔之作,此其一,足以使馬英九留名。
其二,陳水扁被關進監獄,如果沒有國民黨馬英九,可能性是很小的。儘管國民黨馬英九說自己不干預司法,但他們的影響和力量體現在裡面。這是很明白的事情。陳水扁的極端主義,咎由自取,連民進黨也反感。如果將來民進黨執政,能夠把陳水扁放出監獄,民進黨的形象必然大打折扣,得不償失。把一個前任領導人關進監獄,合情合理,這樣的事情在世界範圍內並不多見。將來人們會詳細而客觀地述說這些事情。此一件事情,亦足以使國民黨馬英九留名。如果,國民黨馬英九能剝繭挖墻,追根溯源,把另一個“陳水扁”送進監獄,將會是一件讓人們肅然起敬的事情。
創台灣之發展,開兩岸之新局。如果國民黨馬英九能夠把台灣領向正確的道路,則功莫大焉。這個道路在哪裡,首先在於島內國、民兩黨的和解、和睦、和諧相處上。為什麼要強調台灣兩個政黨的和解、和睦、和諧相處?只能說“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句話。從大陸的角度看,能夠理解;從台灣的角度看,不難理解。台灣兩個政黨的和解、和睦、和諧相處,百利而無一害,對台灣有利,對兩岸關係發展有利。良苦用心,天日可昭。但人們也只能在順其自然中有所作為了。
“中華民國”出現在191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於1949年。時間的先後並不能說明什麼。如果用人生階段比喻,則是有志不在年高,不能用舊思維套新現實了。現實的力量大於傳統,即指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