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用愛,守護著家園;用心,統一著中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10-08 15:07:19  


  作者:文聲 廈門市 自由撰稿人

  在廈門環島路,屹立著一塊“一國兩制統一中國”的標語牌;在它的對岸,在小金門島上也聳立著一塊“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標語牌。有意思的是,在兩岸標語牌的旁邊都散落著一些碉堡。碉堡,是戰爭防禦的掩藏所。在這一方,以後成了中華民國政府棄守大陸時的“見證物”;在那一邊,現在依舊還是“中華民國政府”偏安一隅的“鑒證體”。

  從海上看金門的大陸遊客,他們很少有人在意兩塊標語牌竪立於什麼時間,但他們都注意到了兩塊廣告牌中相同的內容,那就是“統一中國”四個大字。

  1980年6月10日,蔣經國第一次公開提出“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以正式回應中共1978年12月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台灣回到祖國懷抱,實現統一大業”取代原先“我們一定要解放台灣”的提法。1981年4月,國民黨十二大又通過了《貫徹三民主義統一中國案》。可觀的是,“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凸顯了“和平統一”的主題,一改過去“反攻大陸”的武力叫囂;遺憾的是,與此同時推出的“不接觸、不談判、不妥協”實際又是“拒和反統”的障礙物。

  1982年1月11日,鄧小平在會見來訪的美國華人協會主席李耀滋時,正式提出了“一個國家,兩種制度”。

  在一個國家同時存在兩種不同的社會制度,其實在港澳回歸祖國前,在1930年代的中共中央蘇區就實行過。1931年11月,正式成立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次年2月便開始在首都瑞金發行自己的貨幣。其後,還有延續壯大的中共延安時期,都是典型的“一國兩制”範例。那時的解放區政府,實際就是“特區政府”。只是前者是毛澤東為民爭利得來的,後者是蔣委員長無奈何認可的。早在抗戰結束之前,1944年9月中共就聯合中國其它民主黨派,提出“廢止國民黨一黨專政,成立民眾聯合政府”的要求;抗戰勝利以後,毛澤東更是提出了“兩黨和平合作建設新中國”的主張,“獨立、自由、富強”的和平建國綱領都出來了。只因蔣介石為了少數集團的利益,堅持要消滅共產黨。獨裁與專橫的最後,導致了今天的這種局面。

  1958年,針對美國協防台灣劃海而治的圖謀,毛澤東下令炮擊金門。這一年10月13日,毛澤東會見新加坡《南洋商報》曹聚仁時說:“只要蔣氏父子能抵制美國,我們可以同他合作……只要不同美國搞在一起,台、澎、金、馬都可由蔣管”;“他們同美國的連理枝解散,同大陸連起來,枝連起來,根還是你的,可以活下去,可以搞你的一套”;“照他們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軍隊可以保存,我不壓迫他裁兵,不要他簡政,讓他搞三民主義,反共在他那裡反,但不要派飛機、派特務來搗亂”(《毛澤東同曹聚仁談話紀要》中央文獻出版社《毛澤東傳》第881頁)毛澤東的這次談話,以後通過張治中致陳誠的信轉達給了蔣介石。

  歷史以來,中共在民族和國家的立場上所展現出的誠意,都是以大格局的心胸昭然於世的。“1937年,為了實現全國抗戰,我們自動取消了工農革命政府的名稱,紅軍也改名為國民革命軍,還把沒收地主土地改為減租減息”(《毛澤東選集》第四卷第1160頁)。抗戰勝利後,在重慶談判中,中共又主動讓出八個解放區,提出縮減自己軍隊為48個師。但不出一個月,《雙十協定》被蔣介石單方面撕毀,中共讓出的浙東、蘇南、皖中、皖南、湖南五個解放區即刻被國軍占領。內戰開打。

  1991年2月,遷徙到台的“中華民國政府”制定了《國家統一綱領》,正式提出“互不否認對方為政治實體”。這一論調最後被李登輝以“中華民國在台灣”取代了歷史上真正含義的“中華民國”。同年4月30日,台灣當局宣布終止1948年在大陸制定的“以戡共匪叛亂”的《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同時宣示同中共的內戰已經結束。二十年過去,從過程中看,這是台灣主政者“和平獨立”的第一步;從理論上講,所謂的內戰結束,也是台灣當局的一廂情願。

  如今,兩岸關係隨著2005年連戰到訪大陸和2008年的台灣政黨輪替,由准戰爭邊緣轉折到和平發展的新階段。但是,“中華民國在台灣”的“屬地論”並沒有因為始作俑者李登輝的下台而休止。

  根據“中華民國憲法”宣示的“固有之疆域”,兩岸目前的現狀是:國界統一,政界為二。既:疆域一體,治權分離。

  兩岸未來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成為一個統一的政體?筆者堅信:統一在“一國兩制”的旗幟下,是解決問題的最好辦法和歸宿。

  因為,只要沒有台獨,實際上現在兩岸的國土就是彼此和平統一著的。只要認同一個中國,台灣就不會割離母體。而一旦發生任何形態的台獨,分治的政體終將以戰爭的形式完成國家的統一。

  兩岸現在所有的分歧和爭議,實際就是“誰代表中國”。而問題的結症在於,大陸使用的國號“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國際法中代表中國,使用“中華民國”國號的台灣不承認。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正統論和民進黨的“中華民國”消亡論,不僅僵持、閉鎖著台灣,還裝點、誤導著民眾。現在的《中華民國憲法》遵循固有之疆域,如果有一天被“中華民國在台灣”所修正,那麼,“不統、不獨、不武”的宣示不無嬗變著另種風險的可能。

  假如“中華人民共和國”恢復使用國號為“中華民國”,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依舊是北京中央政府。那麼台灣的“中華民國”豈不是被吃掉了?要麼就是成了名副其實的“流亡政府”! 

  所以,在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認同下展開政治談判,用“一國兩制”的方式確保台灣治權的永久獨立性,才是台灣主政者的歷史擔當。

  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說過:“政治兩字的意思,淺而言之,政就是眾人的事,治就是管理,管理眾人的事便是政治。”可見,政治領袖是以謀求大多數人的利益為己任;政治遊客則以追逐小集團的盈利為目的。

  “一個中國”是政治家的立場宣示; 
  “和平統一”是執政者的意志表達。

  馬英九先生的十六字箴言,由剛開始的“正視現實、建立互信、擱置爭議、共創雙贏”到不久前的“正視現實、累積互信、求同存異、續創雙贏”,都一再強調“正視現實”四個字。這個現實,指的應該就是:要尊重存在於中國領土上的“中華民國”,而不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前者歷史遺留,產業一份;後者滄海孤舟,飄搖不定。只是我們不應該用障眼法輪流睜閉,看不到在國際上代表中國的另一個現實。

  中國共產黨不僅尊重現實,還正視歷史。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序言》部分中明確寫著:“一九一一年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廢除了封建帝制,創立了中華民國。”但是台灣方面不願意承認憲法《序言》裡另外載明的:“ 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的一部分”。

  曾幾何時,當台獨分裂勢力甚囂塵上的時候,筆者在台灣一檔電視叩應節目中,聽到來自澎湖的一位鄉親借問主持人:如果中國不是我們的祖國,那我們的祖國又在哪裡呢? 

  多少年過去,我迄今忘不了那位澎湖鄉親。當然,還有“雙十節”那直飄揚在國民黨中央大樓外的“中華民國你快樂嗎?”的巨大條幅。

  日前,在中國評論新聞網讀到台中市一位青年學生羅智超《中國統一對台灣年輕人的意義為何?》的文章,他在文章中這樣說: 

  “我非常主張‘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政策,因為這首先給了台灣人民保護住現行民主制度的方法,其次則讓台灣人民有機會參加中國現代化的建設工作,進而在最後成為中國領導人的一部份,這對於現在仍在作美國圍堵中國勢力馬前卒的我們而言,才是真正的無上光榮”;“對於我們台灣年輕人而言,兩岸統一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可以突破美國的控制與操縱,成為中華民族真正主人的一份子,共同分享中國崛起的光榮與驕傲”…… 

  我要向那位不知姓名的澎湖鄉親和這位青年學子表示深深的敬意! 

  因為咱們—— 

  用愛,守護著家園;

  用心,統一著中國。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