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時:提攜三位涉弊金管成員的游錫堃該負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11-01 11:50:41  


  中評社香港11月1日電/臺灣中國時報今天發表題爲“提攜龔照勝、李進誠與林忠正的人該負責”社論指出,由台中地檢署所指揮的檢調人員,日前兵分十餘路,搜索了金管會委員及秘書辦公室、開發金控、傳山投信等處,並將委員林忠正以被告名義提出聲押。由於開發金控涉嫌行賄,以致其法務顧問崔梅蘭亦被聲押。媒體報道,林忠正涉嫌利用其職務之便,對開發金控、宏遠證券等金融業者護航、關說,並收受賄賂,乃引發此次大規模偵辦。
 
  兩周前,在中信金“紅火”假外資案爆發之際,該集團高層就放出“政治迫害”的耳語,試圖將金融交易過程中飽私囊的背信與公司治理弊案,扭轉為扁蘇之間收編政商實力的政治鬥爭事件。但是此次林忠正案件的發展卻完全推翻了政治陰謀論,應該可以將焦點拉回“官商弊案”。據報道,該案是由台中地檢署發動偵查,其源頭是中部的金融交易,只因為扯上金管會委員林忠正,再順藤摸瓜,才波及林某涉入開發金控護航。因此,開發金控是因台中案情的偶然發展而涉入,檢調既沒有事前的針對性,當事人也就不必再用“政治迫害”等語言來打迷糊仗。 

  社論說,拋開不必要的政治考量,就可以集中焦點,評論這弊案本身。首先我們要譴責的是“前行政院長”游錫堃。“行政院”金管會是二零零四年七月一日掛牌成立,迄今僅兩年餘,卻已經鬧出了金檢局長的勁永禿鷹案、金管會主委龔照勝的涉嫌台糖圖利案,現在又加上金管會委員林忠正的涉貪案。雖然這些案子均尚未終審定讞,但是由檢調所提的證據與資訊,多數民眾恐怕都已形成心證。金管會是游“院長”任內一手成立的新單位,民眾更是寄予高度的期待。金管會的首任主委、委員、金檢局長,閣揆當然有相當的人事主導權。如果游“前院長”提名或任命的三個最重要金融職位都涉入如此嚴重的弊案,命中率百分之百,我們不得不對其“慧眼識貪腐”的能力刮目相看。顯示其對於官員之貪腐與否卻幾乎沒有判斷能力。這樣一位一手提攜三位涉弊金管成員的“前行政院長”,把今日的金融局面弄到如此不可收拾,是不是應該給個說法呢? 

  其次,我們也要為剛過完兩歲生日的金管會感到惋惜。兩年多前,金管會的重要業務分屬“財政部”、台“中央銀行”。當時,雖然事權有些不統一,但是各單位官箴大致良好、金融機構對於各主管機關也都有相當的尊重。但是在金管會成立之後短短兩年,一切都變色了。現任的金管會委員與局處首長也許並未涉弊,但是從金檢局、主委、前發言人先後牽涉弊案,民眾恐怕也開始對整個金管會有信心危機。例如,假設林忠正委員確曾對個案關說或施壓,那麼這相關局處的公信力自然也會受波及。於今之計,若要人民重拾對金管會的信心,蘇“院長”就該責成施主委,對於過去兩年來與金控有關的所有插旗、投資、交易等重大案件,全數重啟調查。所有的關說、行賄、施壓、護航,所有的委員發言紀錄,所有的個案處分輕重,全都攤在陽光下逐一檢視。檢視之後,該查辦的就查辦、該翻案的就翻案、該加重或減輕的處分就予以再議,如此才能回復該機關的聲譽,重新贏回人民之信賴。 

  社論最後說,對於當前涉弊的開發金控、宏遠證券等單位,我們要呼籲檢調與金管會“該辦到哪裡就辦到哪裡”,千萬不要被“政治考量”的雜音所迷惑。這些涉案的公司都是商場老經驗,對於一般的牟利或許防火牆構築堅實,但是對於“已向官邸打點”或是“已有委員護航”的案件,就容易出現疏漏。社論說希望檢調單位與金管會能夠辦到真正的首謀,而不要隨便拿個二線嘍囉出來祭旗。我們也要提醒“行政院”相關部會:金融事業由於財務槓桿極大,最應重視負責人的誠信與操守。如果金融事業的老闆貪腐弊案涉入不斷,那麼就根本不具有主持金融事業的誠信與資格。二次金改宣誓要公股退出;但是人民最希望見到的,卻是金融業公司治理的實質提升。由此以觀,真正該退出金融業的未必是公股,而是那些不把小股東福祉當一回事的惡財團。   


    相關專題: 台灣政黨博弈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