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圍城倒扁 創台灣史新頁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9-25 11:35:25  


  中評社香港9月25日電/《大公報》今天發表資深台灣問題評論員李羽題為“圍城倒扁創台灣史新頁”的評論文章說,9月15日,台灣人民力量在台灣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頌的一頁。百萬人的“圍城”行動,包圍了“總統府”和玉山官邸,“阿扁下台”的呼聲響徹台北全城,在和平和理性的氛圍中,顯示了台灣民眾的道德和正義。翌日,由民進黨中央發布“動員令”和由台灣社主辦的“挺扁”集會。

  作者分析,其一,參與人數的異見。十五日的“圍城”行動,倒扁運動總部所宣布的人數,最初是三十萬人,因群眾陸續前來加入,總部改為五十萬,入夜後達至高潮,遂宣布為一百萬人。惟警方公布的數字是三十二萬人。至於“挺扁”集會,主辦者最初宣布十五萬人,最終改為二十五萬人,警方公布的數字是五萬人。這類集會遊行人數的差異,香港人知之甚詳,實不必加以深究。值得注意的是兩者的比例,按警方數字是相差超過六倍,按雙方主辦者的最終數字是相差四倍。這種人數的差異,在很大程度上也正好反映了“倒扁”與“挺扁”的民意支持度。還必須指出一點:“倒扁”群眾都是自發地穿了紅色上衣來參加的,“挺扁”群眾則大部分由台灣南部的民進黨黨部組織北上,組織者包了旅遊車,提供三餐,外加內有“護扁保台”字條的月餅,不知道是不是還有“零用錢”?兩者之比,一“自願”,一“利誘”,相信在歷史上自有公論。

  其二,“倒扁”正義,“挺扁”不義。百萬人反貪腐倒扁的圍城遊行,唯一訴求就是要涉及貪腐的陳水扁下台,其正當性顯而易見,表達了社會的公理、公義和舉世公認的道德準則,可形容為“正義之戰”。反觀“挺扁”集會,完全不提貪腐問題,將之當作透明。會上,“總統府”秘書長陳唐山代扁表示,“一定會做到任期屆滿為止”,民進黨主席游錫堃則大談“台灣國”,大叫“台灣主權”,更有人稱陳水扁“趕走了外來政權,建立了本土政權”,似乎是“功高蓋世”。這一場“挺扁”集會,不折不扣是一場宣示“台獨”的鬧劇。

  其三,誰和平?誰暴力?兩個集會的主辦者,都宣稱和平、理性、愛和非暴力。作者在兩日內耗用多個小時觀看新聞報道及電視現場直播,在百萬人圍城遊行中,未見有任何非和平、非理性的鏡頭出現。相反,“挺扁”集會時,有幾百人由凱達格蘭大道跑到台北火車站去挑釁“倒扁”人士,又有人搗亂中天電視、東森新聞的電視現場直播,主播被毆打,節目被迫中斷。試問,這是不是暴力行為?像這樣的事,主辦者台灣社要負責,民進黨要負責,陳水扁更要負責。民進黨不但是一個訂有“台獨黨綱”的政黨,而且也是一個崇尚暴力的政黨。

  其四,“倒扁”已跨越黨派、跨越藍綠。百萬人反貪腐倒扁運動的發起人和總指揮施明德,台灣高雄市人,現年六十五歲,剛做過肝癌手術,他曾是民進黨主席(一九九三至九六年),其後因不滿陳水扁的獨裁作風而退黨。由民進黨前主席來發動和指揮倒扁運動,堪稱是絕妙好事,因為這樣就不涉“藍綠分庭”,也不會有族群撕裂的問題。據倒扁運動總部稱,參加靜坐倒扁者,大約有三成是“綠色”人士,有人更坦言當年投票給陳水扁,如今卻實在看不下去,為子孫後代,決定參加倒扁。換言之,是否倒扁,不涉藍綠,純粹由公義和道德出發。

  其五,“挺扁”集會暴露民進黨出現分裂跡象。民進黨“四大天王”之中,只有陳水扁的“子弟兵”、現任黨主席游錫堃匆匆從美國趕回台灣,並參加“挺扁”,趁機大發“台獨”言論。看來,游決定與扁“共進退、同榮辱”,這是他個人的抉擇,旁人無可奈何。其他三人則全部缺席,但情況有些不同之處。呂秀蓮是未獲邀請,原因是呂的言行與扁、與黨不同調,有覬覦“大位”之心,令集會主辦者台灣社感到“高度焦慮”。其實,即使有邀請,呂也未必會出席。“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因為是行政首長要維持治安,不便出席“挺扁”集團,明顯是要與扁“保持距離”。此外,蘇是○八年角逐“總統”的綠營熱門人選,如參加“挺扁”,對拉票不利,蘇希望能爭取中間選民也。謝長廷一向與扁有“瑜亮情結”,且“牙齒印”頗深,先後被迫退上述兩職,這次正好“坐山觀虎鬥”,說不定還幸災樂禍,謝以台北市長候選人要保持中立為由,表明“不宜參加”集會。很明顯,民進黨重量級人物開始出現明顯的裂痕,未來如何發展,值得各方密切注意,看看呂、蘇、謝之中,誰是壓垮陳水扁的“最後一根稻草”?

  其六,北京一直對“倒扁”、“挺扁”保持沉默,這是明智之舉。九月十五日晚上,海協會副會長王在希在會見港台傳媒海西參訪團時以個人身份談及倒扁運動,要點有三:第一,倒扁運動是正義的;第二,這是台灣內部的事,大陸方面關注但不干預;第三,希望台灣社會保持安定,發生動亂對台灣同胞不好。這雖是王在希的“個人意見”,但相信也反映了北京對倒扁運動的決策。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