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閻學通:美國阻撓,聯合國難制裁以色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7-26 13:19:07  


閻學通表示,聯合國觀察員在衝突地區的主要職能包括:“防火”、“看火”和“滅火”,即儘量防止戰爭爆發。
  中評社香港7月26日電/正當黎以衝突漸趨激烈之時,以軍又在黎巴嫩南部邊境轟炸了一個聯合國觀察站,4名聯合國觀察員遇難,其中包括來自中國的杜兆宇。聯合秘書長安南此後很快表示,“以色列顯然是故意轟炸”。此非常事件立即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強烈關注,對此清華大學國際問題研究所所長閻學通分析認為,這種蓄意襲擊維和人員的情況是少見的,但由於美國的阻撓,聯合國此後很難形成對以進行制裁的正式決議。 

  據中國日報報道,閻學通表示,聯合國觀察員在衝突地區的主要職能包括:“防火”、“看火”和“滅火”,即儘量防止戰爭爆發,如果發生戰爭,就爭取不使其蔓延,進而努力結束戰爭。在過去,聯合國維和人員執行任務時受傷的情況也有過,但像以色列這種涉嫌蓄意轟炸的舉動還是很少見的,誤炸和蓄意的性質是完全不同的。 

  閻學通接著分析說,以色列涉嫌故意轟炸主要原因在於:遭襲的觀察站已經存在很長時間,而且有非常清楚的標識,而以色列的武器是精確制導的,不可能是誤炸;另外,此前以色列總理奧爾默特曾保證說,聯合國設施不會遭到襲擊,但這個觀察站還是被以軍炮火擊中了。安南的表態代表了聯合國絕大多數成員國的立場,實際上絕大多數國家對以色列故意發動戰爭、過度使用武力的做法已經很不滿了。 

  對於聯合國此後可能採取的措施,閻學通認為,聯合國肯定還會採用一些方式進行譴責,給以色列施壓,但是因為美國的阻撓,恐怕很難形成懲戒或制裁以色列的正式決議。 

  從以色列的目的來看,至少要達到在黎以邊界建立30公里非軍事區的目標,否則就不可能達成停火協定,因為以色列認為黎巴嫩真主黨的武器只有在30公里範圍內才能對以色列造成威脅,同時打擊黎巴嫩也是對周邊阿拉伯國家的一個帶有警告性質的強硬信號。 

  對目前的黎以形勢以及延伸的思考,閻學通認為,黎巴嫩遇侵很難促成周邊阿拉伯國家團結起來,共同對付以色列,因為他們都有各自的利益考慮。在過去的50年裏,這些國家就沒有真正團結過,此後也很難有團結的可能。加之,黎巴嫩政府本身對真主黨遭遇打擊的立場就很微妙,首先他們自身的力量很難與以軍抗衡,除非敘利亞堅決相助,黎政府才可能正式抵抗;從某種意義上看,黎政府甚至有藉以軍之手削弱或消滅真主黨武裝的想法。基於這些情況,其他國家很難直接相助黎巴嫩。 

  最後閻學通從目前局勢分析認為,當今世界充滿多樣性,各個國家情況不同,選擇道路也不同,和平未必是每個國家的必然選擇,很多國家出於國家生存、安全或國際地位的考慮,往往會選擇戰爭。從黎以衝突來看,國際社會的軍事結盟還是很重要的,這樣就能有效降低風險。另外,核威懾力依然重要,一般而言,黎以這種有核與無核國家間的衝突更容易升級,而兩個核國家之間的衝突則相應容易緩和。  


    相關專題: 黎以開戰 中東危機升級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