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卡耐基”在哪里?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6-04-14 07:11:10  


  11日,胡潤2006中國慈善榜在清華大學隆重揭榜:84歲的深圳彭年酒店掌門人余彭年以20億元的捐贈,取代黃如論成爲中國最慷慨的慈善家。蟬聯前兩届慈善家榜冠軍的黃如論今年位列第三。楊瀾以自2003年至今5.5億元的捐贈額排名第二。去年百富榜的前四名(黃光裕、嚴介和、陳天橋、丁磊),他們所有的捐贈加起來還不到4000萬元人民幣。

  與百富榜上顯赫的名次與其個人擁有的財富相比,位居前四的黃光裕等富豪所有捐贈加到一起不過是區區4000萬元,個人財富的價值連城與個人捐贈的杯水車薪之間形成的巨大落差又被媒體評價爲首富“不慈善”。顯然,在備受公衆矚目的慈善行列中,這些財富巨人的落伍,使得胡潤此番公佈的慈善榜別有一番意味。
 
  看罷這張書寫著富豪們慈善觀念成熟度與慈善意識完美度的榜單,我們固然爲年届八旬的余彭年奪回榜首位置而感到欣喜,同樣也向所有位列榜中的富豪表達應有的敬意。但無論如何,首富“不慈善”的現象,還是讓人們感到,雖然國人的慈善意識在逐漸增强,但無論是內地的慈善環境,抑或是富豪們的慈善觀念,都還有待于進一步的完善和增强。
 
  誠然,慈善是一種來自個人或企業的自覺行爲,不是一種强迫,更非行政命令所能干預。但慈善的的確確反映出中國率先富裕起來的那一個階層對自己所負有的社會責任的認識程度。
 
  我們看到,作爲世界首富的比爾·蓋茨,雖然其富可敵國,但其却將自己全部財富的62%都捐贈出去,兩相對比之下,中國的首富們不僅在財富上存在著巨大差距,在慈善意識上更存在著天壤之別。
 
  “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種耻辱”,這是美國鋼鐵大王、慈善家卡耐基臨死前的名言。事實上,不僅卡耐基成爲自己這句名言的踐行者,西方也有越來越多的巨富加入到這一行列之中,比爾·蓋茨已是耳熟能詳,世界第二的股神沃倫·巴菲特、英特爾公司的創建人戈登·摩爾以及以掀起亞洲金融風暴聞名的金融投資家索羅什,則分別名列2004年世界慈善排行榜的前四位。中西兩地財富觀念上的差距,由此可見一斑。 

  胡潤說:“我們始終認爲,尋找中國的卡耐基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是胡潤也許忘記了,“尋找中國的卡耐基”固然富有挑戰,但以時下內地慈善環境的不盡如人意,以及衆多新富對慈善認識的遲滯,“尋找中國的卡耐基”顯然還是一件路途漫漫的工作。
 
  先有“中國的卡耐基”,然後才是尋找的過程,這應是一個正當的次序。但以今年慈善榜的種種迹像看,成爲“中國的卡耐基”還沒有成爲富豪階層的普適性共識。我們看到,在影響中國整體慈善環境的種種原因中,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持與相應的監督機制,顯然成爲越來越多的富豪加入到“中國的卡耐基”行列之中的一大掣肘,這或許更值得有關方面爲之深思。
 
  如同農民要爲秋天的收成在春天播種施肥一樣,良好的慈善環境,既需要一個健康透明的慈善環境,更需要整體慈善意識的蘇醒。惟此,慈善才能真正深入人心,中國財富文化的土壤里,才會生長出越來越多的“卡耐基”式的人物。 
 
                           來源:國際在綫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