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早報:港人已更明白應該如何與祖國相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6-30 14:49:07  


  中評社香港6月30日電/明天7月1日將會是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新加坡《聯合早報》今天發表社論,指出轉眼間,香港回歸中國10年了。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昨天已到香港,將出席慶祝大會及特區第三届政府就職典禮。他發表抵港感言說:“香港回歸祖國10周年,是香港的大喜事,也是國家的大喜事。”

  的確,香港比5年前歡喜多了。理由無他,景氣興旺,民生安樂,近700萬港人大多在喜滋滋地“悶聲發大財”。這種發大財的感覺,直接表現在2006年香港股市(主板及創業板)集資總額創下5059億港元的歷史紀錄,是1997年集資額的兩倍,其中,首次公開招股集資額達3332億港元,超過紐約,貼近倫敦,使香港成爲全球第二大集資市場,也被媒體稱爲當今全球三大金融中心之一。 

  有如此喜悅,又保有輝煌身價,從第三者來看,應該歸功于香港政府和人民經過前面幾年跌跌撞撞之後終于抓穩特區定位:第一是經濟,其次還是經濟。當然,也應該歸功于中國中央政府始終力挺香港經濟。從全力支持港府擊退國際金融“大鰐”,到簽訂“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開放大陸客“自由行”觀光,批准大國企到港上市等等,不僅讓香港從1997年的金融風暴中恢復過來,而且更繁榮富裕。對于中國國務院進一步擴大香港人民幣業務範圍,港人也積極肯定這是中央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的重大舉措。互動有了這樣的交集,當然一切順暢了。 

  社論分析,從折翼而去的董建華手裏接下燙手的特首寶座後最近終于順利高票當選連任的曾蔭權,日前在介紹7月1日要上任的新一届“三司十二局”班子時重申,未來五年,工作有五大範疇,包括:第一,配合基建、文化,建立全球金融中心,維持港人生活質素,不能對環境有負面影響,保持香港文化、遺産;其二,改善生活質素,加强食品安全,改善空氣質素;第三,解决貧富懸殊,讓人人有工做,每人都發揮建設性;第四,改善人力資源,面對全球競爭下,要大力投資教育,開放入境政策,搞好醫療工作;第五,徹底解决普選問題。前四大範疇,都是經濟與民生,還略有重叠,純屬政治的“普選”,則放在最後,像是故意“稀釋”掉。這樣的稀釋,就目前的香港來說,是不得不然,却也利多弊少。“以經濟建設爲綱”,香港才能發揮對中國大陸的影響。前些年,人們愛談香港“內地化”,現在,連著名的趨勢大師奈斯比特(John Naisbitt)都說“一國兩制”其實是“一個中國、香港制度”,意即全中國都逐漸變成香港的制度,即自由市場經濟制度。這種“經濟”制度對中國的衝擊,難道會小于“民主”? 

  不論是視香港爲“明珠”,還是只當橱窗,中國對香港是非常照顧的。而恰恰是越照顧,香港對中國的影響越大。從廣東傳到香港的“沙士”,衝擊了中國公共衛生意識;禽流感一來,香港一毀就是上百萬隻鶏鴨,也讓中國農民上一堂震撼教育;去年,帶有蘇丹紅、孔雀石綠的“毒蛋”、“毒魚”,更讓中國農産品出口商受不了。不過,最終贏的仍是香港,否則,今年初上海市政府怎麽能够“採取高於國家的標準”取締毒魚,從而引來山東省5000漁民要向上海提出訴訟?總之,港人的生活跟大陸的關係越密切,對大陸老百姓的影響就越大。事實上,連港府領導班子都在發揮潤物無聲的影響。
  
  社論最後表示,回歸10年,港人已更明白應該如何與它的祖國相處。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