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盟推動亞洲經濟共同體 中國升級為老大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6 16:30:08  


  中評社香港1月16日電/最近幾年,中國和日本為爭奪亞洲主導權,在如何組建亞洲經濟共同體問題上提出不同主張,中國提出東盟加3自由貿易圈(FTA)的構想,而日本推出東盟加6的全面經濟合作(EPA)構想與中國抗衡。

  據星島網報道,此番,借助第十二屆東盟(ASEAN)峰會之機,中日兩國對東盟爭先恐後地拋出橄欖枝,尤其是中國。據報道,中國和東盟14日在菲律賓宿務簽署服務貿易協議,被視為建立自由貿易區的重大進展。在此結盟下,雙方將有超過七千種商品全面降低關稅,可能促進中國企業擴大對東盟直接投資,升級為東盟經濟共同體的“老大哥”。

  對于中國的這一舉措,東盟各國雖有擔憂,但更多的是“欣喜”。《朝鮮日報》引述此次東盟峰會東道主菲律賓總統阿羅約的話說︰“我們很榮幸身邊有中國這位老大哥。”

  據了解,中國與東盟自由貿易區涵蓋的人口多達18億,國內生產毛額GDP超過兩兆美元,貿易額達到1.23兆美元,是世界上由開發中國家組成的最大自由貿易區。

  另一方面,東盟10個成員國領導人就截止到2015年成立東盟經濟共同體(AEC)的憲章達成了協議。東盟原計劃到2020年推進建立以自由貿易區(FTA)為框架的區域經濟共同體。

  所謂東盟經濟共同體,是為促進成員國內部自由交易和投資,取消所有限制和壁壘的經濟共同體,與歐盟幾乎一模一樣。區別在于沒有共同的貨幣。在此之前,東盟10國財長于2006年8月達成協議,截止到2015年在83個服務行業中對醫療、信息通訊等70個領域取消保護本國企業政策和市場開放限制措施,並開始在10個成員國之間實施無簽證入境,到2012年在區域內實現零關稅。

  在東盟內部,世界第一大米出口國泰國與越南就大米生產銷售與價格穩定達成了協議。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等國最近建立了共同采購天然橡膠的“國際橡膠協會”,區域內的合作已初露端倪。

  東盟首腦在日前通過的《關于設立東盟共同體的憲章》中除了明確規定成員國的義務和遵守事項以外,還明文規定對違反憲章的國家采取逐出措施等強有力的制裁。

  東盟各國加強內部合作,中國是不得不考慮的重要因素。東盟秘書長王景榮對提前5年建立AEC的原因解釋說︰“由于中國和印度的競爭力日益加強,建立東盟區域合作刻不容緩。”據悉,印度與東盟10國14日同意在7月之前簽署一項自由貿易協議,彼此逐步降低進口關稅,並將雙方列為敏感的進口產品,從目前的 560項減少為490項。


    相關專題: 溫家寶總理出訪菲律賓出席東亞峰會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