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菲律賓華僑:溫總理仁政 李外長敢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07-01-14 00:55:06  


溫家寳總理在宿霧與華僑合影。
  中評社宿霧1月14電(記者 劉曉丹)雪白的襯衣、西裝革履,打扮得整齊利落,一個個神采飛揚--他們就是住在菲律賓宿霧的華僑們。今天是他們的大日子,因爲溫總理今天要來看他們!幾十位華僑一早來到酒店等待溫總理,他們興致高昂地與記者談天説地,每人臉上都散發着紅光。如今中國迅速發展,成爲崛起的巨人,在世界領域上舉足輕重,身爲海外華人,怎會不覺臉上增光?

  “你們平時會不會關心中國國内發生的事情?”記者問。

  “當然,豈止關心,我們每天都看中央四台、中央九台、鳳凰衛視,每天不下兩、三個小時!”幾個華僑異口同聲地告訴記者。說起這幾個電視臺的節目,他們比記者還清楚得多。

  華僑們對中國領導人的情況更是了解。有一位華僑風趣的說,溫家寶總理的名字起得很貼切--他在國家施行仁政,最關心普通人民的“溫寳(飽)”問題!這位華僑還舉出有力的例證:“溫總理免了農業稅,這對人民是多麽好呀!”

  “你們對李肇星外長有什麽認識?”記者又問。華僑們毫不思索的說,李外長是一位敢作敢言的人!

  華僑們與記者愉快地交談,他們的欣喜之情溢於言表。因爲他們知道總理心理有他們、挂念他們,要不然溫總理怎會在乘搭5個多小時飛機、經過疲憊的旅程後,還要堅持在晚上10點會見這裡的華僑呢?這個擁有十幾億人口的大國的總理,心理還惦念着千里之外的菲律賓數百万華僑,怪不得他們那麽激動。

  外地見同鄉,心裏倍加親。華僑們開始與記者聊起了家常、說起了他們自己的故事。尤建財先生是宿霧一間華人學校的華語教師,他來自福建,小時已隨父母到菲律賓,但是他有十幾年的青少年時光是在香港度過的。他對他的母校珠海書院特別留戀,說起學校的新、舊地址和往事如數家珍。

  另外一位風趣的周隆恒先生是這樣向記者介紹自己的:“我姓周,周恩來的周,恒隆集團那個‘恒隆’兩字反過來就是我的名字啦。”看來周先生對祖國故地的人物事物還是常挂嘴邊的。周先生在宿霧從事家居建材生意,他說,他們都是從中國國内進貨的,因爲那裏的價錢最便宜,而且貨色也好。

  他們和另外幾位華僑圍着記者你一言我一語的説着他們的當地生活。他們都認爲宿霧的華人與當地人民融合得很好,打成一片。這些華僑普遍會說五、六種語言:普通話、福建話、英語、菲律賓的國語塔他洛和一種叫彌賽亞的宿霧本地方言。

  由於語言上沒有障礙,宿霧華人與當地人不會有隔閡,甚至連唐人街的店鋪都沒有必要挂上中文的招牌,而是像本地人開的店鋪一樣,用英文和菲律賓語言的招牌。(怪不得記者這兩天找唐人街找得好苦,還沒找到!)

  記者與華僑們談得未盡興,接待華人去機場迎接溫總理的車已經到了。兩個小時後,記者在機場停機坪的接機台上又見到了這些華僑。他們揮舞着中國國旗和菲律賓國旗,激動地與溫家寳總理握手。

  今天,總理將開始緊密的東盟峰會和系列峰會的行程。總理與華僑這短暫的聚會,或會常留在他們的記憶當中。幾十年後,老態龍鍾的他們也許會告訴子女們:“那個關心‘溫寳’的總理曾經來菲律賓看過我們呢!”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