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農民工程師”開了個好頭
http://www.CRNTT.com   2022-11-11 16:41:59


  “我也有職稱了!職業農民有了職稱,代表的是一種對農民技能水平的認可。”近日,來自石家莊的兩位農民通過了新型職業農民職稱評審,成為“農民助理工程師”。

  種地還要持證上崗?點贊聲中,也不乏網友發出這樣的疑問。畢竟傳統印象裡,評職稱通常針對的是專業技術人員,務農似乎并不需要什麼認證。但事實上,如今的“新型職業農民”,遠非會種地就行,在技術水平、業績貢獻、經濟社會效益和示範帶動作用等方面都有所考量。一直以來,“土專家”“田秀才”不少,但囿於職業性質總是面臨成長“天花板”。積極探索給他們評職稱,打破學歷、專業、論文、科研成果等限制,引導激勵農民更好掌握農業生產經營技術,獲得應有的職業尊崇,善莫大焉。

  職稱認可不僅是一種身份上的改變,還意味著更大的職業發展空間。田間地頭的農民,走街串巷的快遞員,工廠車間裡的車工鉗工……今天,隨著社會需求愈發多元,很多行業的面貌都在更新,對技術含量的要求不可同日而語。近些年,各地也在不斷探索制度手段,搭起人才成長的“立交橋”。從為月嫂提供專業技術水平認證,到在工程技術職稱系列中增設快遞工程專業;從推動外賣騎手“再上大學”,到培養新一代“工人教授”……方方面面的舉措形成了行業標准、提供了發展空間,讓更多從業者有目標、有出路、有奔頭,形成了促進行業持續發展的良性循環。

  以制度激勵人才成長、提升技術水平,仍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方面,經濟發展讓社會分工更加層次化和多樣化,就拿職業農民來說,除種植養殖技術外,旅游、非遺、電商等方方面面都是創業熱土。如何設置能够惠及更多一綫勞動者的評價體系,如何讓考核標准更加細化、更貼近實際,仍需進一步完善厘清。當然,評個職稱、發個證書僅是第一步,形成長遠的利好才是關鍵。眼下,其實很多地方對優秀勞動者的激勵還停留在“發放一次性政府補貼”的層面。在日常工作中為他們提供更多技術服務、項目合作、產品推介、財政扶持等,在更大範圍內形成完善有效的權益保障,更值得相關部門從長計議。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打破限制、放開思路,為人盡其才提供更多可能,社會發展進步就有了不竭的動力。(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評論員:關末)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