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拒絕“套路”的“雙十一”,才是購物節該有的樣子
http://www.CRNTT.com   2022-10-31 19:32:44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來了,你的錢包准備好了嗎?

  據中新網報道,今年“雙十一”與往年相比,迎來了一些新變化,比如預售時間縮短、購物車擴容、一鍵退差價、告別零點……此外,今年貌似少了各種燒腦的優惠計算題,平台之間的優惠水平亦相差不大。為了凑單更方便,有電商平台推出“多地址下單”,也就是說,消費者在支付一個訂單時,可以將裡面的商品寄送到不同的地址。

  開始於2009年的“雙十一”到今年已經有13個年頭,很多消費者也養成了每年“雙十一”啓動“買買買”模式。但在此之前,某些平台無比燒腦的優惠規則、一些商家商品“先漲後降”的貓膩、消費者搶900個最後兌10塊錢的紅包大戰等套路卻攔住了不少消費者的購物熱情,在往年的種種吐槽之下,這也損害了不少商家的利益。

  但今年以來,這些套路發生了些許變化。事實上,這些年網絡經濟快速發展,電商營銷競爭更加充分,平台和商家也意識到,那些“亂花漸欲迷人眼”的套路留不住消費者,促銷就該多一些真誠、便利,少一些套路、障礙。大大方方讓利也該成為一種自覺。

  “套路”少了,“便利”多了,消費者才能“買并快樂著”。無論是綫下購物還是網絡促銷,拉動消費的真正“套路”,其實萬變不離其宗,那就是“以消費者為中心”。這需要平台和商家將“更好的消費體驗”擺在首位,主動為消費者“減負”,真正從“拼流量”向“拼實惠”“比服務”轉變,讓消費者更省心、放心消費。

  這些年,從“剁手”到“吃土”,再到現在的“晚八人”,從這些消費者戲謔的稱呼中也可窺見,購物狂歡的熱鬧之後,取而代之的是更人性化以及多樣化的購物體驗。比如,更多平台開始簡化營銷規則,更多商家將全程保價變成服務標配。

  “雙十一”游戲規則的改變,既是消費端理性倒逼的結果,也是平台和商家順應市場的正確選擇。(來源:新京報 新京報評論員:徐秋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