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研究生招生誠信約束措施可以有
http://www.CRNTT.com   2022-09-23 19:02:18


  又到一年考研備戰時,多所高校陸續發布研究生招生簡章。與此同時,中國政法大學研究生院發布的《關於陸某某等32名研究生放棄入學資格的公示》引發熱議。據悉,研究生“錄而不讀”現象連續多年出現。

  法制日報:我國法律法規目前對高校新生“錄而不讀”行為沒有相關制約條款。“錄而不讀”原因諸多,雖然可以理解,但這種行為不僅危害高校的招生秩序,還會造成高校教育資源的浪費,應該引起教育主管部門的重視。

  考上了研究生去不去讀,本是考生的個人選擇。如果學校沒有相關要求和約束,不去就等於放棄入學,考生好像也承擔了後果。但是每一次,當媒體披露類似情況集中出現,都會引發議論,可見社會關注之熱切。

  研究生入學考試競爭激烈。筆試當然是各憑實力,但是複試是否錄取,跟招考人數、錄取比例等招錄政策有很大的關系。如果考生考上了,占了名額,但又不去讀,等到開學後學校再公示其放棄入學,某種程度上等於扼殺了其他參加複試未錄取者的入學可能性。在熱議話題中,就有很多網友說:“不想讀可以讓我去,為什麼要浪費名額?”

  媒體梳理發現,這種情況在各個高校出現已有多年。2021年,某雙一流高校教授在網絡發文,稱自己在研究生招生中數次遇到被“放鴿子”的情況。學生聯系他時,各種甜言蜜語,“就差簽賣身契了”;可一旦對方手握幾個offer,立馬變了個人。他直斥這樣的行為“功利、浮躁、沒有誠信”。

  不少網友贊同這位教授的說法,認為在學業選擇上拜高踩低,過於功利,是一種自私的表現。也有人認為,不應該只能高校選擇學生,學生也可以在規則範圍內自由選擇,但是應該有一個“提前通知”機制,不應該等到一切塵埃落定、難以回轉之後再說。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