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創新+匠心”讓傳統文化火出圈
http://www.CRNTT.com   2021-06-17 18:16:46


  繼《唐宮夜宴》《元宵奇妙夜》《清明時節奇妙夜》後,6月12日晚,河南衛視的《端午奇妙游》再次讓網友擦亮雙眼。特別是開場水下舞《祈》,舞者在水下衣袂翩躚,拂袖起舞,仿佛再現了曹植《洛神賦》“髣髴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回雪”的景象,讓網友大呼“太美了!”“絕美!”“我是看到神仙了嗎?”

  河南衛視的《端午奇妙游》火出圈再次證明,在這個物質豐沛、信息蕪雜的時代,優秀傳統文化仍然具有生存之地。畢竟,無論社會多麼現代、文化多麼多元,人們仍然需要從傳統文化和精神原鄉中尋求內心的安寧與滋養;只要傳統文化找到貼合大衆需求的出口,它就能再度綻放出嶄新魅力,讓受衆發自內心地喜愛和認同。

  《端午奇妙游》成功出圈,首先要歸功於其對傳統文化的深度發掘。它共有《祈》《龍舟祭》《蘭陵王入陣曲》《唐印》《醫聖傳人》《粽橫一面》《麗人行》7個節目,采用歌舞形式展現,卻用奇思妙想將扒龍舟、祭龍、采草藥、掛艾草與菖蒲、拴五色絲綫、薰蒼術、佩香囊、緬懷屈原、飲雄黃酒等習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藏於其中,具有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和人文情懷,讓觀衆既能學習傳統文化,又可追思先賢。特別是開場舞《祈》取材自曹植《洛神賦》,舞者通過水下舞蹈,把洛神“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舞姿呈現出來。或拂袖起舞,或撥裙迴轉,或剛勁有力,或娉婷裊娜,水隨舞動,衣袂翩躚,播出後即“炸”遍全網。

  其次,要歸功於其對傳統文化的創新表達。晚會總體雖是歌舞形式,卻采用網綜+漫畫+追劇+水下舞+皮影等形式,圍繞四位出身不同的唐小妹進宮獻藝,引出一段“端午奇妙游”。比如,《龍舟祭》融合了祭祀、舞蹈、雜技、擊鼓、奏樂等元素,《唐印》融合了傀儡戲與舞蹈,讓人拍案叫絕的《祈》更是傳統文化和現代技術的結合,水下虛擬效果的叠加,把空間場景做了無限放大。這種在節目樣態上的創新,無疑提高了節目的可接受程度,讓傳統文化不再只是文字、圖片、文物,不再只是靜態、平面的,或不再只是單一舞蹈,且讓觀衆覺得不“尬”,讓那些古樸的文化穿越歷史,穿透熒幕的隔閡,《端午奇妙游》再次做到了。

  此外,要歸功於其對文化節目的匠心打造。創新從來不簡單,《端午奇妙游》也如此。20多天拍攝、7個攝制組、8地取景,就是為了這一台45分鐘的晚會。尤其是《祈》,演員在水下泡了足足26個小時,拍攝了上百個水下舞蹈的視頻,以練習在水下的穩定性,動作銜接的流暢性,眼睛在水中睜開的適應性,還有憋氣的時長……可以說拍得異常艱辛。功夫不負有心人,“水中飛天”終於驚艶出圈,節目組的匠心可見一斑。此外,有網友表示,該台晚會的每一幀古典舞都“美到哭”,也有專家學者認為,無論是服化道,還是節目選題、舞蹈風格,貫穿始終的是濃濃的中國國風與歷史大國的文化自信。這些都是節目組的匠心所致。

  如今,年輕人的文化自豪感在不斷增強。在《端午奇妙游》火了之後,有網友紛紛喊話本省衛視“參與內卷”。的確,河南有著“伸手一摸春秋文化,兩腳一踩秦磚漢瓦”的盛名,但我國許多地方的傳統文化資源都比較豐富,也應當立足本土,深深發掘傳統文化資源,并與現代審美接通,運用創新表達來展現傳統文化魅力,提升地方的文化形象與文化吸引力。(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針未尖)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