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青少年模式”只能強化不能虛設
http://www.CRNTT.com   2021-06-07 18:46:22


  今年6月1日起,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將正式施行。防止青少年沉迷短視頻、直播、游戲現象,是未成年人保護的應有之義。與此相關的兩則消息,引發了輿論的關注:一是部分網絡平台“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沒有相關的自動彈窗提示,內容過濾上主要依賴家長監管;二是短視頻平台抖音實行有史以來最嚴格的未成年保護措施,其中包括14歲以下實名用戶將直接進入“青少年模式”,且進入後無法退出。

  如今,青少年觸網已是普遍情形。《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0年12月,中國網民人數達9.89億,其中學生占比最多,達到21%。互聯網已成青少年打開認知地圖、豐富知識庫存的重要途徑,但伴隨而至的,是漸次嚴重的青少年沉迷網絡問題。

  正因如此,此前國家新聞出版署印發了《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游戲的通知》,最高檢的“檢愛同行共護未來”未成年人保護法律監督專項行動中也明確,對於“青少年模式”流於形式問題,將加大對網絡平台監管力度。未成年人保護法中增設推動青少年安全、健康使用互聯網工具的“網絡保護專章”,也是靶向發力,意在保護“少年的你”。

  防止青少年沉迷網絡,平台顯然應承擔重要責任,建立“溫室”,完善“風控”,和家庭、學校、社會多方協同共治。從現實情況看,主要網絡平台因應監管要求與社會訴求,在這方面不無行動:自2019年起,各大視頻APP推出青少年模式,用戶每日首次啓動應用時的系統彈窗提示,進入“青少年模式”後用戶使用時段受限,且只能訪問專屬內容池,已成為“標配”。

  以密碼鎖和限制使用時間為基本功能特點的“青少年模式”,本質上是以類分層分級制的方式為青少年建立起了“上網屏障”,也是兼顧青少年網絡“參與權”與不受毒害權利的平衡策略。但在日活導向、利益驅動和競爭壓力下,有些平台的“青少年模式”名有實無、形同虛設。還有些平台的青少年專屬內容池,沒考慮到未成年人的年齡跨度與梯度。

  “青少年模式”的虛設,實質是未成年人保護意識與機制的缺位。在未成年人保護法等法規已明確平台防沉迷義務的背景下,相關平台顯然應戒除“得年輕人得未來”的流量邏輯,秉持保護未成年人的社會責任邏輯,積極主動作為,著力將“防火墻”築得更牢。

  對未成年人的保護,籬笆扎得越牢越好。防止青少年的“數字沉迷”,讓心智不成熟、自制力較弱的他們免受不良信息侵擾需要平台進行更多技術探索和機制升級,營造更加有利於未成年人發展的網絡生態。就此來看,“青少年模式”不能虛設,只能強化。(來源:中國教育報 作者:羅亞其)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