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網絡“防沉迷”,青少年模式須堵漏
http://www.CRNTT.com   2021-06-07 18:44:23


  六一兒童節臨近,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實施在即。新修法案因增加了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專章,明確了網絡平台的責任和義務而格外引人注目。那麼,網絡平台的青少年模式運行情況如何?防沉迷系統是不是真正管住了網癮少年?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六一節前,不少視頻、直播、游戲等網絡平台升級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統,優化了青少年模式。然而記者調查發現,部分網絡平台尤其是頭部網絡平台的未成年人網絡安全保護仍存在較大漏洞,比如進入視頻號分區沒有青少年模式的自動彈窗提示,內容過濾上主要依賴家長監管,以致青少年模式形同虛設,情況不容樂觀。

  近年來,未成年人沉迷短視頻、直播及網絡游戲的現象愈發普遍。有些孩子自控能力差、認知能力弱,不僅花大錢充值玩游戲,而且給主播打賞毫不吝惜。“南通15歲男孩給主播打賞,花光外婆看病的8萬塊錢”“10歲孩子打賞15萬,父母報警求助”等諸如此類的消息屢見報端。網絡亂象對未成年人及其家庭造成的不良影響,成為人們關注的問題。

  為了保護青少年的健康成長,網絡平台青少年模式應運而生,該模式於2019年由國家網信辦牽頭發起。目前,青少年模式已成為主要短視頻平台的標配。在某些視頻平台上,用戶選擇進入青少年模式後,一天只能瀏覽40分鐘,22時至次日6時無法瀏覽。一些短視頻平台還增加了“無法開啓直播和瀏覽同城頁面”功能,使未成年人無法進行充值、打賞等操作。

  然而,調查發現,當前不少平台的青少年模式仍有較大漏洞,實際操作很難獲得理想效果。以微信的視頻號為例,進入視頻號分區沒有青少年模式自動彈窗提示,需要進入微信設置界面手動開啓;微信可以通過短信直接重置登錄密碼,輕輕鬆鬆地解除青少年模式。有統計資料顯示,超七成受訪者認為青少年模式“沒有多大用處,漏洞太多,容易鑽空子”。

  看到了病症,也開出了藥方,到底什麼時候能看到療效呢?關鍵在於平台的責任心和態度。一方面,平台應該改善青少年模式下的內容供給,比如18歲以下青少年年齡跨度大,應提供不同層級的內容選擇;另一方面,平台要優化功能、創新技術,升級青少年模式服務,補上該模式在密碼設置、實名認證、卸載重裝等方面的漏洞。

  當然,僅僅強化網絡平台的責任意識是不够的,家長要義不容辭地承擔起監管責任。那些認為平台有了青少年模式就萬事大吉的想法是不對的,沒有哪一個平台會像父母一樣去“盯”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自己的孩子自己管。電腦和手機的功能再強大,也不能代替家長的陪伴,家長的陪伴到位了,孩子才能從網絡沉迷中抬起頭來。

  網絡平台的青少年模式,有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守護,可算是兒童節的好聲音。期待青少年模式進一步完善,有朝一日真正成為保護未成年人的防火墻。(來源:錢江晚報 作者:陳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