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炒鞋”轉戰國產鞋 瘋漲31倍背後藏風險
http://www.CRNTT.com   2021-04-07 18:44:01


  “國潮”盛行之下,國產運動鞋也被炒出天價?此前有消息稱,在某App上,參考發售價1499元的李寧韋德之道4銀白款,頁面顯示僅42碼有貨,且售價高達48889元,漲幅高達31倍,目前該款鞋已經下架。

  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在電商渠道搜索關鍵詞“李寧韋德之道4”發現,平台上當前的確無法找到相關產品。對於此類現象,有業內人士提醒稱,無論是此前炒高進口球鞋還是現在跟炒國產球鞋,炒鞋并非“遍地黃金”,且暗藏金融詐騙風險,青少年人群尤其不要盲目炒鞋。

  在業界看來,炒鞋還會損傷正在成長中的國產品牌乃至整個行業,因為一旦球鞋價格“畸高”,消費者“觀感不佳”之下就可能由此流失。

以“低門檻”為誘餌使散戶參與

  據悉,在近期被曝光的炒鞋事件中,被炒出天價的鞋子品牌已由過往的耐克、匡威轉為了李寧、安踏等國產品牌,其中有不少是限量版球鞋。

  有球鞋博主介紹了“炒鞋”操盤路徑圖——球鞋發售後大資金入局,同時也有散戶收貨;大批量收購、囤貨後再去平台抬價到足够收益的價錢出貨。類似莊家的人會通過一些社交平台或專門的球鞋平台,向他人介紹自己通過炒鞋賺了很多錢,并以“低門檻”為誘餌使散戶參與。而後通過建群將這些散戶集中起來,用集資的方式抬高價格、操控市場價格。

  實際上,2019年10月,中國人民銀行上海分行發布的《警惕“炒鞋”熱潮,切實防範金融風險》金融簡報就明確提出:國內球鞋轉賣出現“炒鞋熱”,“炒鞋”平台實為擊鼓傳花式資本游戲,提醒各機構高度關注,采取有效措施切實防範此類風險。簡報提到了“炒鞋”交易中出現的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炒鞋”交易呈現證券化趨勢,日交易量巨大;部分第三方支付機構為“炒鞋”平台提供分期付款等加杠杆服務,杠杆資金入場助長了金融風險;操作黑箱化,平台一旦“跑路”,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近年來炒鞋詐騙案件時有發生,假鞋交易層出不窮,被害人多以在讀高中生、大學生為主。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